雇主歧视性报复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雇主因为雇员反对雇主违法行为或者指控、作证、协助、以任何方式参与《民权法案》所规定的调查、诉讼、听证等参加行为而对其实施不利行为的,构成歧视性报复,以《民权法案》为代表,雇主歧视性报复在美国有着完整的法律规制体系。其保护范围包括前雇员在内的所有雇员,当其因为反对雇主的违法行为或参加法律规定的调查、诉讼、听证行为而受到雇主歧视性报复时,将会得到来自如EEOC等行政组织的全面保护以及在司法程序中的侧重保护,尤其是举证责任的分配。雇员如果能证明其主张成立,可以要求复职,获得赔偿金、诉讼费用等。雇主歧视性报复案件在我国亦普遍存在,但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其性质,现行行政处理模式忽视了雇员的权利,司法救济制度不健全,完全采用民事诉讼程序处理事实上不平等主体间的纠纷。由此造成对雇员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侵犯。我们可以在法律中将其明确为独立歧视;明确雇员检举、控告雇主违法行为或者为他人作证、主张权利等行为受法律保护;无正当理由的雇主行为是法律禁止的雇主报复。在法律空白期可以援引宪法的平等权和劳动权来解决此类纠纷。
其他文献
网络上渐趋泛滥的谣言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产生并广泛传播,不仅严重冲击国家的团结稳定,而且导致社会不和谐,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如何有效发挥网络的优势而避免其负面影
当前,我国的根本社会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切身利益能否能到保障,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农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