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酚类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结构类似于雌二醇(E2)和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化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这些物品的反复使用及暴露于高热环境会导致BPA的浸出。BPA不仅在多种环境介质和低等生物体中被广泛检出,而且在许多国家人群样本,如血液、尿液、精液、羊水、乳汁中等,也不断有被检出的报道[1],这表明BPA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子代的发育。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围产期低剂量BPA暴露对雄性子代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SD大鼠妊娠期第10d至产后第7d(GD10-PND7)皮下注射BPA2ug/kgbw/d,检测F1代雄性大鼠:①PND18、PND21、PND24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睾酮(T)、血清雌激素(E2)及睾丸内睾酮水平;②PND11、PND18、PND21、PND24体重和睾丸重;③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④PND54(SD雄性大鼠附睾尾部第一波精子出现的时间点)附睾尾部精子数目以及形态学改变。研究结果显示:①从PND21开始,BPA组F1代雄性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而睾丸内睾酮水平相对于control组下降;②从PND21开始,BPA组F1代雄性体重相对于control组增加;③PND24(SD雄性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精子细胞出现的时间点),BPA组F1代雄性精子细胞阳性的生精小管数占总生精小管数的百分比、平均每个生精小管的精子细胞数目、生精小管直径明显高于control组;④PND54,BPA组F1代雄性附睾尾部第一波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因此我们推测围产期BPA的暴露可能影响了F1代雄性睾丸生精细胞减数分裂细胞周期,减数分裂异常,第一波精子畸形率增加。为了探寻BPA组F1代雄性睾丸内睾酮水平下降的机制,我们运用real-timePCR,检测了F1代雄性睾丸内睾酮合成相关限速酶基因star、p450scc、CYP17a、3-HSD、173-HSD的相对mRNA水平,和control组相比,BPA组大部分都存在下降趋势,且BPA组3-HSD相对mRNA水平在PND21明显低于control组。为了探寻BPA组F1代雄性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减数分裂细胞周期异常的机制,我们运用real-timePCR检测了F1代雄性睾丸内减数分裂细胞周期蛋白及其激酶基因和checkpoint基因相对mRNA水平。周期蛋白基因cyclinA1相对mRNA水平在PND21、PND24的BPA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checkpoint基因TRIP13相对mRNA水平在PND21的BPA组明显低于control组;这些基因对于减数分裂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推测这些基因相对mRNA水平的差异可能和睾丸形态学以及精子形态学差异有联系。我们结合形态学表型以及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寻找到F1代雄性睾丸内与精子发生相关的c-jun、c-fos原癌基因相对mRNA水平在BPA组和control组差异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推测围产期SD大鼠低剂量BPA暴露,可能影响了F1代雄性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事件,从而促使精子发生紊乱,第一波精子畸形率增加,为进一步探讨EDCs导致男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