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股骨颈开槽减压加髂骨块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疗效。方法:运用股骨颈开槽减压加髂骨髂块移植术治疗10例(1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髋关节影像学资料。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时间点的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客观评价,获取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根据髋关节X线摄片,观察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情况。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与Harr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这些因素对Harris评分的影响。结果:本组10例(11髋),有9例(10髋)获得随访,1例(1髋)失访,失访原因是患者更换联系方式。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本次研究有2名患者术后出现患肢大腿前、外侧麻木不适,但经营养神经治疗后,在术后半年左右麻木症状明显好转,本次研究未出现股骨颈骨折、髂骨块脱落、静脉血栓形成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1)相关性分析:年龄、ARCO分期与Harri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BMI与Harris评分没有相关性。(2)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值为(67.80±6.00)分,术后3月Harris评分为(68.10±6.40)分,术后3月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稍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但此时髋部疼痛较术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Harris评分平均值为(84.50±6.00)分,术后6月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6月Harris评分较术后3月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值为(87.10±5.24)分,术后12月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12月Harris评分较术后3月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12月Harris评分较术后6月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值为(87.50±7.34)分,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为患者80%,髋关节疼痛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髋关节功能改善。(3)髋关节X线表现:手术后9例(10髋)中,1例(1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出现植骨区股骨头密度明显不均、囊性区扩大,术后12个月发展为III期塌陷,术前ARCO分期为IIc期,余8例(9髋)X线片股骨头保持圆形轮廓(或塌陷较前改善),病变区密度较前均匀,囊性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坏死骨被新生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股骨头内成骨较强。结论:股骨颈开槽减压加髂骨块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较小、病灶清除方便、对股骨头血液供应干扰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