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以龙祈雨习俗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祈雨自古有之。山西地区干旱少雨,降水关系着民生福祉,具有祈雨的自然条件;此区域地理单元相对闭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传统习俗的保存提供一定的地理基础。祈雨习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龙从祈雨习俗中的工具逐渐成为祈雨的主神,促使龙王庙大量兴建,宗教、政治等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宗教的视角看待龙这一形象,并将此形象的变化作为研究线索,目的是理清龙王作为祈雨主神的来历、流变,及以其为祈雨对象的祈雨习俗在不同时代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论证宗教的世俗化过程及对地方社会产生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二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尽最大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人文情境,深刻理解祈雨神祇所在的社会环境,从祈雨对象本身逐渐过渡到背后反映的精神信仰、社会信俗,层层递进。本文以龙发生三次重要变化的时间节点作为研究的分水岭。其一是唐代以前主要作为龙的本体出现在祈雨仪式当中,此时的龙仍保持原初的动物形象;其二是唐代以密宗为主的佛教对佛教经典中的龙王进行加工,使宗教龙王逐渐成为民间“雨神”,具备了人格化特征;其三是宋元时期对龙王的敕封使得龙王的“王”的身份逐渐获得认可,龙王的政治性增强,具备了世俗化特征,并被广泛供奉于龙王庙中用于祈雨,龙王庙的建造数量上升。龙从“兽”向“神”最后向“王”的转变过程,宗教和政治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宗教塑造出龙神,政治加工为龙王。宗教经典里的龙王具备神圣性特征而龙王庙内供奉的龙王呈现出神圣与世俗两种属性,后者的属性是政治和民众共同赋予的。龙王的形成过程是宗教世俗化的具象表现,是宗教与政治在基层社会彼此调适的结果。龙王庙从宗教寺观向风俗神庙的转变,祈雨法师从道僧向地方官吏的转换,代表着政治对宗教的管控逐渐增强,亦代表着封建君主专制在民众思想领域的把控。龙王的发展对地方祠庙的发展和地方信仰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以龙祈雨习俗的形成过程具有思想上的普适性价值。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通过学术史回顾前人关于祈雨的研究,梳理祈雨习俗演进的脉络,明确文章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一部分论述祈雨的起源和唐代以前山西地区较为知名的祈雨对象;第二部分分析宗教学视野下唐代以龙祈雨行为的确立过程;第三部分从龙王庙内的相关实物解析宋元时期以龙祈雨习俗的发展及对龙王来源问题进行探讨;第四部分从“神圣”与“世俗”的互动关系分析以龙祈雨习俗发生的变化,龙王及龙王庙兼具神圣与世俗两种属性,神圣与世俗的转化使以龙祈雨习俗发生改变进而对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第五部分是关于以龙祈雨习俗的总结,分析三教融合在以龙祈雨上的表现,对比龙王重要转型时期的各种形象,分析龙王形象的变化及龙王位次上升现象背后的原因,从宗教世俗化的角度理解山西地区的祈雨习俗等。
其他文献
从传统出版及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维度观照年鉴,年鉴不应归于书籍而应归于期刊。年鉴自身的某些特殊性使其成为连续出版物中的异类。年鉴的编纂活动呈现出工作者身份的双重性、基础稿源的局限性、既成体例的规定性、传播路径的单向性等特点。
当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岗、课、证”融通的课程属于学历证书重要组成部分。“岗、课、证”融通视野下的专业课程开发路径研究,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内容定位不清晰、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路径。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需基于“工作岗位”标准和职业证书标准,重构课程模块,设计教学任务,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标准、职业证书标准相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质,增强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本文以400名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偶尔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但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对生命教育素材的利用不足、引导方法不恰当、教育深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教学中涉及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秋水仙碱、秋水仙胺和秋水仙碱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试样用经正己烷饱和的甲醇-乙腈(1:1,V/V)混合溶剂超声提取,蜡基类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分散后提取,膏霜类样品在提取液中加入乙酸铵以改善样品乳化情况,提取液离心过滤后,以5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超高效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人教A版新教材中,数列由原来的必修变为选择性必修,难度有增加的趋势,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题也对数列的考查加大了难度.高三的复习课对数列结构中的规律性的探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教材中研究了两种基本的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有求和公式,对于非等差、非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没有专门的求和公式可以用,只能转化为两个基本数列或者通过正负相消来求和.
期刊
《叶圣陶二三事》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略读",即通过前三个单元的"精读"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略读的阅读策略去广泛阅读同类文章。但是研究7则关于这篇文章的课例发现,仍存在很多误区:一、教学目标泛泛,没有抓住单元导读和文本体式;二、教学内容繁杂,没有正确预设学情;三、没有打通认知壁垒,没有构建教读课文应有的"样本"选文功能。基于此,《叶圣陶二三事》教学
人工讲解是博物馆教育中悠久而又重要的一个领域,因其特有的灵活性、互动性,以及丰富的情感传递,长期以来在博物馆教育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而人工讲解的重要基础与教育职能的重要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讲解词”来体现的。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的人工讲解不再是展览内容的“复读机”,而是应当扮演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认知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