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F90负向调控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蛋白质泛素化是一种动态的多层次翻译后修饰,涉及真核生物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基因转录,DNA修复,信号转导,自噬和细胞周期调控等。目前也有数据表明,泛素化修饰通过靶向关键蛋白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活性,稳定性,亲和力和位置,在宿主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功能。而病毒诱导的信号接头蛋白(Virusinduced signaling adaptor,VISA)是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介导的先天免疫应答中的关键接头蛋白,对于VISA的泛素化修饰的精密调控可以确保先天抗病毒反应的最佳激活和及时终止。我们发现RNF90是修饰蛋白家族的E3泛素连接酶,通过靶向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的降解负向调控DNA病毒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然而RNF90在RNA病毒诱导的VISA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调控机制中尚不清楚。目的揭示RNF90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以RNF90与VISA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阐明RNF90对于VISA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及具体机制,为临床治疗中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1.检测RNF90在胞质RNA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首先,在细胞系中确定RNF90的功能。在细胞中过表达RNF90或转染针对RNF90的si RNA后,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或poly(I:C)刺激细胞特定时间,通过免疫印迹,Real-time,标准病毒空斑等实验来确定RNF90的功能。在原代细胞中进一步验证其功能。2.研究RNF90在体内RNA病毒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构建RNF90缺陷小鼠模型,在WT与RNF90敲除小鼠中腹腔注射VSV,通过病理切片,ELISA,Real-time,每天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等进一步确定RNF90在抗病毒固有免疫中的功能。3.确定RNF90的靶分子及其发挥功能的机制。确定RNF90的靶分子。通过外源性及内源性co-IP实验验证两者是否有相互作用;荧光共聚焦实验验证RNF90和VISA是否有共定位;将RNF90的截断体与VISA或RNF90与VISA的截断体进行共转,确定相互作用的具体结构域。确定RNF90发挥功能的机制。将VISA与RNF90,HA-ubi及相互突变体进行共转染,通过免疫印迹及免疫沉淀来验证RNF90是否影响VISA的稳定性及泛素化水平。结果RNA病毒及poly(I:C)刺激细胞后可以诱导RNF90的表达;RNF90的过表达能够抑制由poly(I:C)转染或者VSV感染诱导的固有免疫反应;RNF90沉默明显的促进poly(I:C)转染或者VSV感染诱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并且抑制VSV病毒的复制;在RNF90缺失的MEF中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与WT小鼠相比,RNF90缺陷可以延长小鼠生存时间,肺部组织损伤较小,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RNF90与VISA具有相互作用;RNF90促进VISA的降解;RNF90促进VISA的K48连接的泛素化。结论RNF90和VISA相互作用,增加其K48连接的泛素化,从而降低VISA的稳定性,对抗病毒免疫反应发挥负向调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拥有健康体魄也是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障。但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近几年发病率增长迅速,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儿童及青少年一旦确诊,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及血糖监测,对患儿及家庭来讲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影响家庭功能复原。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T1DM患儿父母照顾者负担、心理
背景我国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剧,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逐渐增加。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是突触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从突触水平反应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模型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多巴胺(Dopamine,DA)是大脑中主要的神经递质,调节多种脑功能,与衰老、AD等疾病的认知功能缺陷有关,作为海马中表达最丰富的D2样受体,D4R增强了与学习和记忆功能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作为一个免疫耐受分子,HLA-G最初发现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为孕妇胎儿提供免疫耐受,也促进移植物耐受,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细胞和病毒发生免疫逃逸。前期我们的研究发现,HTLV-1病毒感染Hela等肿瘤细胞后,免疫耐受分子HLA-G出现高表达
背景冠心病因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知觉压力可引起中青年精神紧张甚至睡眠障碍而导致冠心病,而冠心病又会进一步加重其精神紧张及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积极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显得至关重要。目的了解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
背景THA是目前骨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而DVT则被广泛认为可能是所有THA病人中严重而又普遍的并发症之一。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是DVT预防的三大基石。物理预防当中GCS相较于其他物理预防方式,其优点在于易获得、经济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但如何规范地应用GCS,已成为国内外医护专家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在GCS临床应用方面尚缺乏标准和规范,对于GCS的使用时长与持续性无明确标准。目的本研究通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等不明确,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这种疾病体验会阻碍患者康复信心,影响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卒中后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评价指标。研究证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个体生活质量,但二者之间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疾病不确定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关系的中介效应模型
背景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学习记忆减退与突触可塑性(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受损。LTP是一种突触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依赖于AMPAR膜表达的持续增加、是反映认知功能的细胞模型。AMPAR跨膜转运蛋白γ8(TARPγ8)是LTP的关键调节蛋白,在突触的传递和LTP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表达受钙调蛋白激酶II(Ca MCⅡC)与钙蛋白酶(Calpa
背景对于大多数原因导致的不育可以经过手术或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而言,无法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痊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MSC由于其多能性和低免疫源性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MSC可以分化为所有三个胚层的高级衍生物,例如骨骼,软骨,脂肪,肌肉等,而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SC具有分化为生殖细胞(Germ cell,GC)的潜能有望应用于不
背景自全面施行“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一,各城市普遍在40%以上,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10%~15%。疼痛作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型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特别是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疼
背景目前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多方面的需求和当前的治疗手段单一成为慢性失眠症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临床工作中接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常常在焦虑、抑郁、疲乏及嗜睡等日间功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给予基于评估的、综合的、系统的治疗。另一方面,目前治疗手段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这并不能全面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失眠所伴随的日间症状。随着人们对睡眠的关注增加,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要求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