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为了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本着“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易衔接”的原则,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北京、郑州、嘉兴、宁波、成都等地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打破了过去养老保险按城镇和农村分类的两线格局,填补了养老保障制度的空白。由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态势,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城乡间差异较大,相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进度而言,时至今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初步阶段,如何完善它、能够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郑州市在全国属于较早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地区,它率先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界限,将游离于城乡养老保障边缘的人群,如务农农民、失地农民、农民工以及城镇无固定工作人群等在内的弱势群体纳入到这个制度中来,可以视为我国目前较为完善的第三块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前瞻性、可行性。本文立足于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二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郑州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实证调查,了解目前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层面柬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理清思路,归纳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从价值体系建设、法制建设、政府责任建设、制度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来完善该制度,从而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期望对于构建一个在理论层面上得以完善,操作层面上便于管理、可操作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