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目前的畜牧生产中,牧场场主为了把奶牛的生产效率和奶产量提高,多采用高精料日粮的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方式会导致奶牛发生一系列的营养健康问题,如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本研究以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将其分为两组:低精料组(Low concentrate,LC)(精粗比 4:6)和高精料组(High concentrate,HC)(精粗比6: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和蛋白印记法(WestenBlot)等方法研究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组胺经血液到达肝脏后,对肝脏炎性信号通路是否有影响。研究中还将泌乳中期的奶山羊作为本试验的另一批试验动物,分为三组:低精料组(Low concentrate,LC)(精粗比4:6),高精料组(High concentrate,HC)(精粗比 6:4)和综合调控组(Comprehensive control,CC)(精粗比6:4,精料制粒,添加缓冲剂),研究综合调控法对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瘤胃中产生的组胺对肝脏炎性信号通路影响的缓解作用。旨在为奶牛健康高效的饲养提出改进方法。试验一:高精料日粮的饲喂方式下,奶牛瘤胃内产生的组胺对肝脏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做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组胺对肝脏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奶牛并且随机分成2组,低精料组和高精料组。喂料后0-12h从瘤胃瘘管中采集瘤胃液样品,测定各奶牛的瘤胃内pH值;试验动物屠宰后采集肝脏样品,ELISA方法测定所采集样品中组胺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肝脏组织中组胺受体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κB,IL-1β,IL-6,TNF-α等基因的相对基因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奶牛肝脏中NF-κBp65蛋白和p-p65(phosphorylatedp65)蛋白相对表达情况的测定。试验结果为:通过喂食高比例精料,瘤胃内环境明显改变,pH值显著降低,小于5.6和6.0的时间变长,且差异显著;高精料日粮组奶牛肝脏中组胺的含量显著比低精料日粮组高;高精料日粮组中组胺H1受体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比低精料组高,而H2受体表达量差异不显著;高精料日粮组奶牛肝脏中NF-κB,IL-1β,IL-6,TNF-α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高于低精料组奶牛;奶牛肝脏中NF-κBp65和p-p65蛋白的表达量高精料显著高于低精料组。结论:高精料日粮可以引起瘤胃pH值显著降低,引起肝脏中组胺含量的升高,组胺H1受体表达量增加,组胺可能通过H1受体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导致NF-κB,IL-1β,IL-6,TNF-α等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NF-κBp65和p-p65蛋白表达量的增高。实验二:综合调控法对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组胺对肝脏炎性信号通路影响的调节:本试验选取18只处于泌乳中期的奶山羊做综合调控试验,研究综合调控法对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瘤胃中产生的组胺对肝脏炎性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将18只试验奶山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低精料组、高精料组和综合调控组。饲养条件相同,饲喂后0-10h从瘤胃瘘管中收集瘤胃液,pH计测定瘤胃液pH值,屠宰后取奶山羊肝脏组织样品,ELISA方法检测肝脏中组胺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组胺H1受体和组胺H2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和炎性因子NF-κB,IL-1β,IL-6,TNF-α等的相对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κBp65蛋白和p-p65蛋白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为:综合调控组奶山羊瘤胃内pH值极显著的高于高精料日粮组,比低精料组低但差异不显著;肝脏中组胺浓度,综合调控组显著比高精料日粮组低,比低精料组略高但差异不显著;组胺受体表达情况,综合调控组组胺H1受体相对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高精料组,与低精料组无差异,H2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三组无明显差异;NF-κB,IL-1p,IL-6,TNF-α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调控组都低于高精料组且差异显著,与低精料组无显著差异;蛋白水平上,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调控组显著低于高精料组,而综合调控组的p-p65蛋白低于高精料日粮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法可以明显的调节瘤胃pH值,使pH值升高,缓解瘤胃酸中毒的情况,进而减少瘤胃组胺的产生量,减轻组胺对肝脏的炎症反应;综合调控法减轻了高精料日粮对反刍动物造成的损伤,为高效健康的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