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后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其闭塞血管未能实现早期充分开通,不能从挽救濒死心肌中最大限度获益,而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脉介入术的临床意义目前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通过评价延迟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并对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后7天至4个月内进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25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未行支架植入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标准化的药物治疗,于基线、1月及6月三个时间点进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以了解心室大小及心功能的变化,同时进行临床资料观察随访。 结果 (1)基线资料: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血压、危险因素、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心肌梗死部位等多方面资料具有可比性。(2)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治疗组25例共植入支架30只,术前IRA平均狭窄程度(96±4.56)%,TIMI3级仅占11.5%,术后残余狭窄为0,全部病例均恢复TIMI3级血流,术后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死亡、心肌梗死或需重复介入治疗。(3)左心室大小及功能:结果显示支架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间对EDV(P=0.825)、ESV(P=0.973)及EF(P=0.737)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比较显示,EDV(P=0.152)、ESV(P=0.164)及EF(P=0.220)在三个时间段间差异无显著意义。EDV、ESV、EF各组的不同时间段与治疗方法间无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577、0.670、0.563)。(4)临床事件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0.4±3.5)个月,两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组复合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心衰、心绞痛等)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24%VS 57.9%P=0.0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近期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单纯药物治疗为低,这有助我们今后进一步的临床实践,但本研究并未显示出延迟PCI对左室重塑的有利作用,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左室重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