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采用不同晶胶比实施液体复苏对患者的影响,为SAP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以我院ICU收治的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低晶胶比组(A组,晶胶比<1.5,)、中晶胶比组(B组,晶胶比1.5-3,)和高晶胶比组(C组,晶胶比>3)。在患者入院第一个24h内,按上述晶胶比方案对患者实施控制性液体复苏,观察患者入院当日至入院后72h内液体治疗参数,以及血清乳酸水平、红细胞血容、ACS发生率、机械通气率、CRRT使用率、手术情况及最终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⑴入院后第一个24h出入量 B组高于A、C组(1649.50±1612.95比1455.00±1151.98比27.30±1237.59,均P<0.05);72h出入量总量:B组高于A、C组(1550.90±3667.60比1292.44±3542.36比236.50±2098.98,均P<0.05)。 ⑵入院时A、B与C组患者红细胞压积比正常值高,复苏成功后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入院时且逐渐恢复正常值,三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⑶入院时A、B与C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显著提高,容量复苏达标时的血清乳酸水平都显著低于入院水平,三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⑷C组患者全部存活,无ACS发生,均未使用CRRT、机械通气和手术治疗,而A组患者存活率为96.6%,显著低于B组合C组(P<0.05),而且其ACS发生率、CRRT 使用率、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手术率均显著高于B组合C组(P<0.05)。 结论: (1)早期SAP液体复苏过高(>3:1)或较高(1.5-3:1)晶胶比对患者均不利。 (2)采用低晶胶比(<1.5:1)控制性液体复苏,减少MODS,改善SAP预后。故采用低晶胶比复苏策略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