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4名住院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以病情不同分为轻、中、重度三种类型,轻度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治疗,中度在轻度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物,重度在中度基础上采取特殊治疗如辅助机械治疗、血液透析、丙球等。然后,观察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肌钙蛋白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44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男性88例,占61.1%,女性56例,占38.9%,男女比例约为1.57:1。有前驱感染史者111例,占77.08%;有临床症状者141例,占97.92%;有阳性体征者111例,占77.08%;心电图异常者126例,占87.5%;NYHA分级:Ⅰ级43例,占29.9%,Ⅱ级26例,占18.1%;Ⅲ级33例,占22.9%,Ⅳ级42例,占29.2%。经过此种分级治疗方案后,效果明显,心电图好转或恢复正常者91.9%;心脏彩超示治疗前后EF值明显好转(P=0.001)、E峰(p=0.028);肌钙蛋白cTnI(p=0.035)。心功能明显改善。144例病人治愈或好转131人,比率为91.0%,未愈要求出院者5人,放弃抢救者4人,宣告死亡者4人。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分级治疗方案,具有很强的使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