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律适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iao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在我国近来的实践中却面临新的挑战。程序适用法律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地域理论,认定在我国境内的仲裁裁决是我国裁决,但是在宁波工艺品案中可以推定这一趋势的转变。宁波工艺品案中,ICC在我国做出的仲裁裁决被认定为非内国裁决,不具有我国国籍,意味着我国法院对此类案件撤销权的放弃,我国的仲裁程序法因此不适用。趋势的转变不能与传统相调和使得未来在程序法律的适用问题上的发展方向变得不明朗。本文以这一问题为根本关注,对程序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第一章从基础概念入手,厘清了仲裁程序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了仲裁程序法适用的意义并总括地提示了仲裁程序法律适用的三种具体方式及其与仲裁性质本身的联系。第二章主要探讨仲裁地法的适用问题,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并深入介绍分析了示范法、英国法和德国法对此问题的具体立法情况,结合美英的实践案例对仲裁地法在当今形势下的适用作出了评价,明确作为法律概念的仲裁地的意义并进一步对其认定做了简要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当事人选择适用仲裁程序法。在分析了理论依据及各国立法之后关注意思自治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即对意思自治的限制,讨论了强制性规则这一概念并对其合理形式作出分析。第四章梳理了非本地化仲裁下的程序法适用。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体现,看到该理论在目标上的合理性。同时,出于司法权的监督和支持在仲裁过程中的必要性考虑,发现该理论存在的不足。通过上述研究在第五章直面新挑战并得出结论,我国应坚持地域理论。仲裁司法性的地域理论为裁决提供了一整个法律体系在必要的时候作为支撑,保障了裁决的确定性和一国行使司法主权;英德及示范法的修改经验证明即使在当代环境下地域理论受到冲击,其仍是仲裁发达国家的明确选择;地域理论适用的广泛性及非本地化仲裁理论的不成熟都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程序法律适用问题上应坚持的方向。坚持地域理论下,面对新趋势与传统实践不相调和的问题,笔者认为出路的核心在于认识到我国没有明确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概念并建立起它与程序法适用以及国籍判断的连结,地域理论不完善。在我国现行仲裁法第六十五条单薄规定的基础上要以英德立法及示范法为模本完善我国地域理论,明确仲裁程序法的适用由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决定,程序法的适用与仲裁地和国籍相联系才能构建起裁决背后保证司法确定性的法律框架,真正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地域理论。同时基于对英德及示范法立法的深入介绍分析,我国还需要在立法上明确当事人对仲裁规则的选择以及对强制性规则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修改。
其他文献
功利性学习是以功利原则为依据,为追求眼前的功效和现实利益而进行的学习,其判断标准是学习的有限的目的性。大量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学习存在普遍的功利性。它将导致一系列
<正> 侦查与侦察是不是同一概念? 它们各自的内涵是哪些? 侦查与侦察在诉讼法规中使用的情况如何? 刑事诉讼法应否将侦察增补为刑事诉讼措施等,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上
如今,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城市生态学在城市发展与规划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不断发展的生态位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城市问题研究与发展决策中
"普通法心智"是英格兰法律职业共同体在长期的司法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旨在说明普通法来源于古老习惯并经长期研习、实践而不断发展的观念。从布拉克顿开始,不同时期的普通法学
[目的]为有效防治蚜虫危害,减轻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科学防治和可持续发展。[方法]用神雨、神麻和百麻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各种蚜虫进行室内杀虫效果试验,并以氧化乐果和喷
诉讼标的的各家理论众说纷纭 ,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通说。相反 ,由于各自研究的不断深入 ,反使得理论界出现了混乱。研究诉讼标的 ,不能只局限于学界中的各种理论 ,必须从立法和
网络时代,游客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获取旅游信息、购买旅游产品,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在游中和游后,游客所发布的旅游照片、游记、旅游攻略和旅游评论中
城市滨水区是有吸引力的空间,是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结合当前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及人文景观在城市滨水区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将人文
无论是在征收征用制度的概念问题上,还是在征收征用制度所涉及的权利保护问题上,我国法律都没有给予完善的规定或者解释,西方各国的物权征收征用制度已经有了近两百年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关于“面子”的既有研究侧重于语词解析而缺乏实践性内容,因此从村庄生活的视角中解读“面子”就很有必要。进入村庄生活的逻辑中,可以深入探讨“面子”的语境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