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对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皮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进行茶多酚(tea polyphonels,TP)脂质体的配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并将其用于慢性低剂量UvB辐射后的小鼠表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本文以配方作为出发点,考察表面活性剂对TP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实验条件,制备粒径小、透皮性能好的TP脂质体。分别选用吐温20(Tween 20)、司盘80(Span 80)和S-40作为修饰TP脂质体的表面活性剂,实验分别选用Tween 20和Span 80复配(组一),Tween20和S-40复配(组二)对TP脂质体进行修饰。 在组一中,用大豆卵磷脂制备的TP脂质体粒径及稳定性优于蛋黄卵磷脂制备的TP脂质体,因此选用大豆卵磷脂作为制备TP脂质体的脂质材料;在大豆卵磷脂用量为120mg,胆固醇为30mg, Span 80为20mg,Tween 20为20mg的配方下制备出的TP脂质体粒径较小,为247.2nm,且稳定性良好。采用自制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实验表明:TP脂质体的透皮速率常数主要受表面活性剂中Span 80和Tween 20配比的影响。 在组二中,在卵磷脂用量240mg,胆固醇用量为60mg,S-40用量为60mg的条件下,制备TP脂质体过程中,当Tween 20用量为40mg和60mg时,制备出的TP脂质体粒径较小,分别为172.4nm和172.7nm。TP脂质体透皮速率常数主要受脂质体粒径的影响。 用脂质体包封TP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用以考察EGCG脂质体对中波紫外线辐射后BALB/C小鼠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表明:EGCG脂质体对慢性低剂量UVB辐射后的小鼠表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效果较EGCG的丙酮溶液显著。 本文还采用高温微乳法制备TP脂质体。首先采用自制的相图检测装置研究了一种特殊微乳液体系的相图,确定其相行为,基于相行为制备了脂质纳米粒并成功负载了维生素E。本研究中的油相材料为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和油酸(OA),复配乳化剂为S-40和F-68。基于相行为研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的GMS纳米粒。在前述研究基础上,利用自制的实验室级80L制备装置成功实现了50L脂质纳米粒水分散体系的小试生产,为该技术的工业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用该方法制备出最小粒径为12.1nm的TP脂质体,将该TP脂质体于4℃下储存,稳定性好。
其他文献
黄芩(Scuteliaria baie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广泛应用的的一种重要药材,多以野生为主,对降压、祛火、安胎有良好疗效。近年来,野生资源持续萎缩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势在必行。然而,在黄芩栽培过程中,施肥措施存在一定盲目性,使得黄芩生长的土壤环境严重破坏,导致人工栽培黄芩产量降低,质量低劣。因此,开展施肥条件对黄芩生长和营养元素影响的研究,
葡萄糖酸钙发酵液中的蛋白、糖类杂质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如何去除这些杂质成为发酵行业中的一大难题,若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由于纳米硒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优异的光电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器件等方面,不同形貌和功能的纳米硒的制各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分成以下三个部分:1、分析测定了原葡萄糖酸钙发酵液中糖和蛋白的含量。以影响絮凝效果的pH值、絮凝剂用量、搅
Ag纳米材料(Ag Nanomaterials)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催化性能,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巯基胆固醇、胆酸钠及半胱氨酸等具有手性的有机小分子作为手性诱导剂,分别采用光化学还原法、液相化学还原法和St?ber法制备了Ag纳米粒子(Ag NPs)和Ag@mSiO_2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探究了影响Ag NPs的CD信号的各种因素。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用
学位
由吲哚甲醛与不同的取代苯肼通过缩合反应制得得各种吲哚醛苯腙,与芳胺的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偶合生成相应的甲臢。 本文共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甲臢:1-(4-甲苯基)-3-(4-
基于液滴的微流体技术(包括液滴的生成,液滴的混合,液滴的分裂,液滴的聚并和液滴的分选)的发展使得精确地控制,操作和功能化液滴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基于液滴的微流体技术还可以实现通过聚合使液滴内发生相变、将细胞,蛋白质,DNA进行包裹以及合成微米和纳米颗粒。因此,微流体技术在流变领域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本文采用二维的波谱边界积分法研究了含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复乳液在有限制的微通道中的流变,分别探究了内部结
本文以山楂叶黄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离-制剂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对山楂叶中黄酮的分离吸附工艺及制剂工艺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具有较好缓释功能的益心酮缓释制剂。通过对壳聚糖进行修饰,利用反相悬浮法及化学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吸附载体,并以山楂叶中黄酮化合物为吸附模型,初步探讨了壳聚糖吸附载体对山楂叶中黄酮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及机理。经对黄酮分离吸附后,将负载有黄酮的壳聚糖吸附剂直接制剂,并对其缓释性能进行了初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