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我国同一地区汉族和蒙古族妇女HPV感染及其型别差异、不同宫颈病变级别HPV型别感染差异,并探究队列随访期间汉族和蒙古族之间HPV感染情况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期为我国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疫苗接种提供有力依据。方法2017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开展子宫颈癌筛查,招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共2398人,通过受检者自我采样的方式每人采集2份带有阴道分泌物的样本,并分别用PCR HPV检测技术(不分型)及care HPV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以上两种HPV检测结果任一阳性者进行PCR HPV分型检测及转诊阴道镜处理,阴道镜检查示宫颈鳞柱交界完全可见者,在异常处取活检;宫颈鳞柱交界不完全可见/完全不可见者,行宫颈搔刮术并在异常处取活检。2019年7月召回上述已招募人群进行随访,重复上述筛查流程。本研究以病理诊断为最终确诊依据。结果1.2017年共纳入2398人,其中汉族1321人,蒙古族1077人。鄂托克旗居住的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不高(77.5%),而且大部分女性为农民(66.5%)。近一半人听说过宫颈癌(41.6%),但仅有少部分人做了筛查(27.9%),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宣传欠佳(HPV知晓率仅为6.4%)。2.本研究人群中总的子宫颈病变患病率为2.16%;其中汉族患病率为1.49%;蒙古族患病率为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病理级别为CIN1时,汉族HPV感染优势型别前五位的为HPV 51、53、16、52和59;蒙古族HPV感染排在第一的为HPV 53,随后便是HPV56、52、16和18。其中HPV 56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255,P<0.05)。在病理级别为CIN2+时,HPV16在汉族和蒙古族的感染中均是首位,其次汉族HPV33排第二,而在蒙古族中其排在第三,在蒙古族中排第二名的是HPV18,而在汉族中没查到此型别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64,P<0.05)。在汉族患病的人群中HPV 68感染率为33.33%,显著高于而蒙古族(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05,P<0.05)。4.CIN2+的患者中多重感染率为81.30%,明显高于CIN1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2+级患者含HPV16感染率为56.30%,显著高于CIN1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种疫苗可覆盖的HPV型别的感染率在病理为CIN1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IN2+人群中,二价疫苗组的感染率达81.25%,九价疫苗可达到100%,而四价HPV疫苗组与二价HPV疫苗组感染率一样。6.2017年及2019年汉族及蒙古族HPV感染率分别为汉族(17.3%和24.7),蒙古族(23.0和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内汉族和蒙古族间的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及蒙古族分种族对比两次筛查的HPV感染率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及2019年汉族和蒙古族HPV型别分布前三位为汉族:HPV52、58和68,而到了2019年HPV16型别超越所有型别成为汉族感染率最高的HPV型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古族为HPV53、52和68,而蒙古族变化不大,只是第三位被HPV58型取代。结论1.此次参与筛查的鄂托克旗妇女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传力度欠佳。2.此地区子宫颈患病率较高,且以蒙古族为主,可能与筛查者多为农民,蒙古族对HPV更易感等因素有关。3.在CIN1患者中,汉族和蒙古族HPV感染型别差异较大。同时在CIN2~+人群中HPV16型占主要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汉族和蒙古族患者中HPV33和HPV18分别为次重要型别,这可能提示此地子宫颈癌的发生与这三种HPV型别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进行HPV分型检查后,对此三种种族高危HPV型别可以适当进行更加积极的处理;4.CIN2+相较于CIN1来说HPV多重感染更明显,可能说明HPV的多重感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但还需更多试验加以证实。其中合并HPV16型的感染占大多数,更加说明了HPV16型在疾病发展中的危害。5.从不同HPV疫苗疾病感染覆盖范围来看,现阶段可接种二价疫苗来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但九价疫苗可接种时,接种九价疫苗是最好的选择。6.同一地区生活的蒙古族比汉族HPV感染率更高。即使无外界特殊干预,同一民族不同时间的HPV优势型别也会产生波动,但各民族HPV感染率变化不大。且不同民族间HPV感染主要型别不完全相同,但HPV52型总在前两位,并且这还是导致子宫颈疾病的主要型别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筛查及疫苗注射时应对此型别提高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