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无意识理论的变迁与价值诠释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意识”在西方这一概念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对无意识有过关注和探究,但只有弗洛伊德赋予无意识以重要地位,使得无意识成为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领域①。无意识理论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哲学、艺术及社会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发展的巨大贡献,在于他发现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我们所熟知的意识,而是一种潜藏在意识之下并截然不同于传统理性的无意识。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正是建立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上,荣格从原始神话和意象的角度重现研究,提出“集体无意识”,给无意识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在传统的精神分析学一蹶不振的时候,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提出“回到弗洛伊德的著作中”的口号,对其无意识学说加以改造并拓展,将无意识置入结构主义中来研究,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给无意识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无意识理论的研究逐渐渗透至文化社会领域。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在吸收了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理论的同时也对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提出怀疑,主张将无意识回归到现实经验当中,因此把无意识研究置入到人类社会结构中,创立了社会无意识理论。后现代理论活跃的的时代,新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博采众说,把精神分析理论的无意识概念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中,.兼容其他观点,提出了“政治无意识”,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阐释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方法。无意识理论的变迁轨迹清晰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本论文通过论述无意识理论在西方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拉康的“文化无意识理论”、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得以发展的原因进行具体解析,以期从宏观上把握无意识理论在西方的大体发展脉络,明晰无意识理论的变迁轨迹。理论的价值还在于对实际的指导,因此论文从文化、.哲学、艺术及社会等不同角度来论述西方无意识理论的价值。关于西方无意识理论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台北某图书馆藏《新大成医方》一书,称“宋·王元福辑”。此书实即南宋江西名医严用和所著《严氏济生方》。台藏本之书名、序言署名经人剜改,乃托名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软坚散结、豁痰破瘀类中药配伍外用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化岩汤 (补骨脂、延胡索、白芥子、胆南星、莪术、急性子、大黄 )离子透入治疗骨
20世纪70年代中叶,消费意识形态在我国初见端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民温饱问题首次得到大致解决后,我们进入到消费社会。消费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
王阳明早年亭前“格竹”而“不得其理”,但事实上,他又从竹子中获得了感悟,讲“竹有君子之道”。他尤其对天地之道有较多的认知。王阳明“龙场之悟”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文章从量纲分析入手,探讨了隧道线型与螺旋桨匹配问题。对一艘母型船系列变化其隧道线型及与之配合的螺旋桨参数,将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D_n来优选螺旋桨。并对θ的最
黑木耳大袋立体栽培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解决了黑木耳袋料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端,而且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投入产出比达1:2~5。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