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因素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产生使人类承担相对较高的生存压力。全面落实和实施《巴黎协定》仍是一项艰巨任务。许多国家在继工业碳减排之后,将节能减排的重心放在了农业上,并形成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的共识。我国当前正处于农业经济转变的阶段,党召开的十九大会议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中强调我国应坚持环境友好,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合作,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共同保护生物圈,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我国的经济体量位居全球第二,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属于气候恶化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性总危机的国家。此时,亟需把低碳农业、绿色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响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桑植县为例,通过对其农业低碳化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剖析,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模式选择,希望能总结归纳出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桑植县目前农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2005-2016年桑植县农业总产值、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机械总动力等统计数据测算了 12年来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接着,基于Kaya恒等扩展式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计算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农业人口规模对低碳农业的影响程度,发现农业生产效率是桑植县农业碳排放最显著的抑制因素,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因素促进碳排放作用最为明显,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最后,在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桑植县农业发展的阶段及实际情况,对桑植县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优化选择,并结合在现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实证结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桑植县低碳农业发展政策的有效制定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