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整体开放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我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获得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各种优惠,作为代价或条件,我国必须作出各种承诺,包括保险市场的准入和国民待遇。另一方面,我国在保险体制转轨中,也需要学习外国的保险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竞争机制活跃我国的保险市场,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而适当的引入外资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和金融事业,但是如何做到适应中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规定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原则,又能有利于民族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和走向国际保险市场,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鉴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民族保险业的成熟程度,本文对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论述还仅限于外国保险资本流入这一方面的研究,至于我国对外保险投资则留待以后研究。全文共分四章,合计三万七千余字。 第一章概述了有关保险市场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若干理论问题,并对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一节中,首先简要介绍了保险市场和对外开放的定义及其主要结构要素,然后从社会各行业对外开放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在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最后从保险发展的特殊内在规律出发,从更深层次上求证了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主要源于四点,即整体经济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我国民族保险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需要,保险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1、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且具备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可能性;2、中国保险业务持续发展,保险资产迅速增加;3、中国保险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4、在上海、广州的开放试点积累了一定外资监管经验。 第二章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市场的开放模式,并通过对日本和台湾 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过程的介绍与分析,总结了选择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模式 时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世界各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立场模式划分为四大类 型,即发达国家和地区充分对外开放模式,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限对外开放模式,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充分对外开放模式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限开放模式。纵观 世界各国保险市场,不难发现一国是否对外开放以及开放的程度是由本国保险 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阶段决定的,在我们制定对外开放的策略时不能不考虑 这个问题。通过对日本、台湾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两国在 开放初期都实行有限开放模式,并且其开放程度随着两国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步 扩大。本文对两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培育 国内保险业,遵循渐进式开放原则,加强法规控制和适当保护民族保险业。本 章之所以没有选择保险业高度发达的荚美国家做案例分析,在于这些国家在其 保险业逐步成长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当时,处在截然不同的国际环境中,有 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问来培育本国保险业以抗衡外资保险的进入,困此对我国保 险市场现阶段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策略选择没有多大借鉴意义。 第三章描述了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现状,并指出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本章的第一部分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过程做了筒要的历史 回顾:l、被动开放阶段(1805年—一1949年);2、暂不开放阶段(1949年一 一1979年);3、主动开放阶段(1979年—一现在)。第二部分从机构、业务发 展及外资监管和相关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对我国目前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现状进 行了描述与分析,其中多处运用了图表方式,有助于对开放现状的总体把握。 第三部分指出了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l、 中资保险抗衡能力不足;2、保险人才严重匿乏;3、我国法规建设与监管制 度尚不完善;4、税收、资金运用政策等方面的差别待遇进一步削弱了中资保 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章分二个层次进行论述:第一是在宏观层次 上,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目标;第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微观层次上,根据 多 所制定的政策原则,从数量、速度、对象、营业地域、业务范围和组织形式六 个方面确定对外开放策略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对适度开放原则中的“度”以细 化指标的形式予以说明。另一部分是在中观层次上,借鉴别国保险市场对外开 放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