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2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病人的病例,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评估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8年0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诊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且行关节镜下一期手术干预治疗的2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且全部进行随访。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年龄分布于18至73岁,平均4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重物砸伤2例,运动性创伤10例,高处坠落伤1例。其中左膝13例,右膝12例。为全部病人进行关节镜下一期交叉韧带修复重建和(或)同时有限切开修复重建侧副韧带的手术。自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于2天至36天,平均12.24天。其中ACL、PCL、MCL和LCL 4条韧带均有损伤2例,ACL、PCL和MCL损伤18例,ACL、PCL和LCL损伤2例,ACL、MCL和LCL损伤3例,其中并发软骨损伤患者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15例,腓骨小头骨折2例。全部病人接受关节镜下一期手术重建或修复损伤韧带。随访并评估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病人膝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结果:25例患者随访6至36个月,平均21.48个月。全部病人的膝关节活动度良好,其中有9例病人偶尔会感觉到膝关节疼痛(天气变化,长时间行走等情况下);5例病人在长时间工作或运动后会偶尔发生膝关节轻微肿胀;8例病人在步行时会偶发“打软腿”的状况。全部病人在随访期间没有发生移植物松动、断裂、术后感染、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术前病人Lysholm评分为(23.2±6.9)分,末次随访时为(85.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49.8±24.4)°,末次随访时为(12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7,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我们建议给予早期(伤后2周左右)行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或异体肌腱修复重建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对于以PCL损伤为主的病人,术中应保证移植物具有足够强度并于重建术后应用特殊方式支具固定防止因胫骨下沉而致移植物失效,其康复进程也应相对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