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出院后在不同的强化营养力度及持续时间下,早产儿的体格发育、血生化营养评估、皮褶厚度及脂肪含量、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差异,为进一步优化早产儿的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 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住院的早产儿共75例,随机分为A、B两组,院内采用统一的早期营养支持至生命体征平稳出院,出院后A组继续强化喂养至纠正胎龄40周,B组继续强化喂养至纠正胎龄体重达同胎龄体重的P25。分别在纠正胎龄40周、纠正月龄1月、2月、4月、6月、8月时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在纠正月龄6个月时做皮褶厚度及脂肪含量、血生化营养评估和血清IGF-1检测比较两组的差异。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纠正月龄1月、2月、4月、6月、8月的体格发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6月时的皮褶厚度及脂肪含量、血生化营养评估、IGF-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身长、头围在纠正月龄3-4月前追赶较快,之后逐渐变慢,同时该组脂肪含量分布差异较大;相比较下,B组追赶性生长的趋势相对平缓,自纠正月龄3-4月之后仍保持其追赶性生长未减慢,至纠正月龄6月时脂肪含量相对集中,但两组的这种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喂养持续到纠正胎龄40周及强化喂养持续到纠正胎龄体重达同胎龄的P25这两种强化力度在持续监测至纠正月龄8月,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皮褶厚度及脂肪含量、血生化营养评估及血IGF-1评估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制定早产儿院外强化喂养方案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规划,从而达到个性化喂养,以实现最优化的追赶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