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相是陆相组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更是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最重要的特色相带之一。萨尔图油田中部开发区纯油区萨葡油层地质储量中,河道砂地质储量占60%以上。河流相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始终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首要因素。取心资料证实,剩余油大多数分布在河流相储层的河道砂体内部,是潜力最大的挖潜对象。针对大庆萨尔图油田中部开发区河流沉积储层发育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同类型成因河流储层的内部结构、构造,侧向与垂向相变规律及对储层中流体渗流的控制和影响作用,进行了河流相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剩余油成因分布模式的研究工作,分析了辫状河和曲流河典型河流相砂体沉积模式,对河流相储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刻画,对砂体几何形态、规模、连通性、油层韵律特征、渗透率变化、内部夹层发育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了河流相储层单砂体的形成环境和识别方法。在分析油藏非均质和注采状况两大因素的影响下,将河流相储层在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划分为11种成因类型,较前人分类更为精细,并就每种剩余油类型分别提出了挖潜方法,同时将微观剩余油分为8种模式,并利用密闭取心资料对剩余油潜力进行了分析。本论文可以更好地揭示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对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主力油层高含水后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特高含水期砂岩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