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本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解读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er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诞生以来,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就引起了无数哲人的追问和思考。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论述集中体现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纲》、《形态》及《宣言》的文本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文本中人的本质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对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逻辑发展做深入探讨,重点考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属性,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维度对马克思原著中关于人本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做进一步探讨,从而为人们正确认识自身以及解决人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提供理论指导。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所思考和关注的核心,马克思在扬弃以往哲人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关于人之本质的科学理论,为人作为人并且能够成为人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从理论源头方面出发探究马克思的人之本质的理论,与此同时,梳理他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前对人之本质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历程。接下来重点立足马克思的四篇重要著作探究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马克思通过对特定社会关系中人的劳动实践的分析,揭示了人本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根源,即实践。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宣言》,马克思从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维度探索了人的本质,突显了人本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内在张力与统一。本文立足科学理解和分析人本质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探究出人类存在的矛盾的根源,从而使人之本质的理想性以及现实性最终达到辩证的统一。  对马克思的人之本质进行深入地探究,考察其理想性与现实性以及两者的关系,不仅具有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存在的矛盾性以及人存在的实践性,有助于人类解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更有助于人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其他文献
清朝末期至民国前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跨时代的转变。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吴耀宗作为一名基督教自由派的神学思想家,与同时期其他思想家相比,吴耀宗表现出更强烈的社会关怀与爱国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以教学师资力量以及制校方略为依托的,目的就是不断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师资力量,如何能够引进优秀的师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构建师资力量方面的首要工作。通过对高职院校招聘瓶颈的分析,提出了高职教师招聘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教师;招聘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的认识,因此,语言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享有特殊地位。语言哲学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哲学具有重要意义。胡塞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逻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人得目光被迫逐渐地聚焦在生态问题上。生态危机的出现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问题的恶化成为了世界性的重大话题。人类在与自然的不和
西方认识论研究多以个体认识论为重,关注作为认识主体的个体知识形成甚至成为西方传统认识论的特征之一。相比较而言,社会认识论则是新近发展出认识论分支,强调我们是认知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