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内所有的生命、生物及有机体之间关系的承载,是校园历史文化的沉淀,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人数不断集剧增加,原有校园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曾经非常优美的校园变得局促和零乱,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已跟不上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出现了许多问题。目前,学者们对于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的研究多以基础研究为主,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模式用以提升大学校园环境质量。基于此,本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及综合分析法,通过实地调查,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和景观安全学等相关理论,对湖南农业大学老校区绿地植物景观进行提质改造设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突出校园文化内涵。研究认为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是学生非课堂综合素质培养的基地,受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熏陶。不同的校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在设计时充分挖掘与校园绿地植物景观相符合的文化内涵,以形成特色景观空间。(2)注重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提出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要建成生物多样性的基地,通过改造地形、增加植物种类,创造出适合多样生物生存的立体生态环境。做到四季常青、花开不断、层次丰富,充分展示植物景观的自然之美,特别是植物群体景观与群落景观的整体美。其中,在植物选择及配置上要根据绿地功能的不同进行设计。如校内公园绿地植物主要是营造一种适合优雅的学习氛围,道路绿地植物要考虑到行人及车辆的通行便利与安全,建筑组团绿地植物要根据建筑南北朝向的差异进行植物选择及配置。(3)体现时代特征。研究提出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老校区与新校区的不同时代特征,即老校区严谨、有序、规范;新校区活泼、向上、新潮。在享受美的同时,可以感受着学校发展的时代脉络。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提质改造设计要将“生态、艺术、人文”这一主题贯彻其中,在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上,改善校园环境质量,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艺术感染力,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创建出多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绿地植物景观,以提升其景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