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覆盖度是分析和考察植被状态的重要指标。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于分析某一研究区域的地表植被演化规律、进而探讨影响植被分布变化的各类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舟山群岛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影像估算的分析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和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各个岛屿上的分布情况,并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法模型,得到1987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段,舟山群岛区域植被覆盖度值,对比两个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状况,分析舟山群岛区域主要岛屿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通过对植被覆盖度值进行分级,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度等级在舟山群岛区域的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联系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群落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模型,对影响岛屿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面积效应和距离效应进行了探讨。对比1987年和2005年舟山群岛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发现舟山群岛区域植被覆盖度值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结合岛屿的面积、岛屿距离舟山本岛的远近等因素,分析发现:在舟山群岛区域,面积较小的岛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这可能与包括边缘效应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在研究距离效应时发现,与舟山本岛距离中等的岛屿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随着岛屿面积的减小,岛屿间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升高,而岛屿隔离程度越高,各岛屿类型离散程度越均衡;面积较小的岛屿,其上各等级斑块与其他类别斑块的相邻概率较均等,而随着岛屿与舟山本岛的距离增加,岛屿上具有高植被覆盖度等级的斑块与其他类型斑块相邻的概率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