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评价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延伸和发展,是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实现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评价理论在语篇语义学层面进行人际意义的表达,包含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政治演讲是演讲者在政治活动中用来表明政治立场、宣传政治主张、影响民众的一种公众演讲。在国内外的政治活动中,政治演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价值观、政治立场等方面有差异,政治演讲中的评价资源在语篇语义学层面上的人际意义也有所不同。以往的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策略、批判性话语分析和认知的角度,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来研究政治演讲尚为数不多,借助广泛语料的汉英语篇的对比分析更少。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中英政治演讲语篇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框架,探究中英两种语料中的评价资源使用的差异。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汉英政治演讲在评价资源的使用上有什么差异?2.汉英政治演讲中产生上述使用差异的原因有哪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中,汉英政治演讲中态度资源使用频率都最高。在态度子系统中,汉语政治演讲更多使用情感资源,而英语政治演讲更多使用判断资源。在介入子系统中,英语政治演讲比汉语政治演讲更多使用对话收缩资源来明确表达演讲者的立场和观点。在级差子系统中,汉英政治演讲中语势资源使用频率都远远高于聚焦资源的使用频率,更能体现领导人积极和坚定的态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两种语言使用的差异造成了汉英政治演讲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及资源来实现人际和评价意义。首先,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重视集体的和谐与统一,为了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发表个人观点时喜欢用间接的,委婉的和比较隐蔽的方式,而不是锋芒毕露。这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情感言论自由,崇尚直接大胆的发表个人观点相区别。其次,汉语是意合语言和声调语言,更倾向于使用重复和平行结构,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语言形式变化,习惯演讲时避免重复。其中,态度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态度资源来帮助领导人表达立场和对政治事件的判断以影响听众的原有观点;级差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对话扩展资源来扩大对话空间来协商不同的观点和创造民主的氛围;级差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势资源通过调节语义力度联盟更多的听众,有助于自然化领导人的立场并体现领导人积极和坚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