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利用毒饵进行控制是防治红火蚁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频繁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利用毒饵进行控制是防治红火蚁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频繁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农药对非目标物种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了筛选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的增味剂,进一步评价其对红火蚁各个品级的毒杀效果及在蚁群间的毒性传递规律、亚致死浓度下增味剂对红火蚁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的影响、探讨增味剂饵剂毒杀效果及使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味剂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及在蚁群中的传递研究表明,供试的几种增味剂水溶液对红火蚁均有毒杀效果,毒性强度与增味剂的浓度、处理时间成正比。根据毒杀效果筛选出毒性最强的两种增味剂即鸟苷酸二钠和甘氨酸。鸟苷酸二钠和甘氨酸对蚁群中各品级和虫态的毒杀都可以达到100%,时长为7-17d不等,具有慢性毒性的特征,可作为胃毒型饵剂防治红火蚁。不同浓度增味剂溶液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种增味剂溶液的毒性在工蚁间的传递速度最快,其次是幼虫,最后是生殖蚁。蚁巢中,甘氨酸溶液的毒性传递速率比鸟苷酸二钠溶液的快。两种增味剂溶液在喂药后1d就有会被传递到整个蚁巢的工蚁体内,受药工蚁的染色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最后都能100%传毒。2.亚致死剂量下甘氨酸和鸟苷酸二钠对红火蚁行为的影响红火蚁在取食0.02g/m L甘氨酸溶液或者0.05g/m L鸟苷酸二钠溶液后会影响红火蚁的正常的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亚致死浓度的甘氨酸溶液和鸟苷酸二钠溶液会降低红火蚁的正常的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与清水、糖水和鸟苷酸二钠溶液处理的红火蚁工蚁相比,用甘氨酸钠溶液处理的红火蚁工蚁的挖巢能力最差。用增味剂处理后的工蚁搬运0.5g火腿肠被搬完需要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中用鸟苷酸二钠溶液喂养的红火蚁工蚁对巢穴内尸体的发现时间、开始丢弃所用的时间、丢弃完全部尸体所需时间均比其他两种长。鸟苷酸二钠溶液对红火蚁的弃尸行为影响最明显。3.甘氨酸、鸟苷酸二钠+糖浆饵剂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喂食胶状的鸟苷酸二钠溶液后的红火蚁死亡数量明显多于喂食蔗糖、30%糖水和其他剂型毒饵的红火蚁死亡数量。其中鸟苷酸二钠胶体红火蚁的毒性最为明显。相同时间间隔内,不同增味剂胶饵投放量对工蚁致死结果表明投放滴大小会影响毒杀效果。相同投放时间间隔内,投放量越大死亡率越高。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不断升高,当糖浆饵剂投放量为6u L在第7d工蚁的死亡率即达到60%。不同时间间隔投放糖浆饵剂对工蚁致死结果表明饵剂投放时间间隔会影响胶饵的毒杀效果。在相同投放量的情况下,投放间隔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添加防腐剂和保湿剂糖浆饵剂对工蚁致死结果表明防腐剂对毒饵的毒杀效果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酒精性慢性胰腺炎(ACP)是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性破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GF-β1和IL-6是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胰腺星状细胞(PSC)持续活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激活的PSC释放大量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促进胰腺纤维化。本研究通过对ACP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的检测及其与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索VD在ACP发病中可能的作用,为VD用于ACP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
热力管网是众多石化、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合理地监控和管理热力管网工况参数,对企业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热力管网结构复杂多样,管线之间纵横交错,管线上还安装了各种各样的设备,所以管线信息管理难度大,石化、钢铁企业的管网能效优化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完成了热力管网能效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国
碳纳米管填充型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由其制造的传感器功能还比较单一,可设计性较差。由于实验研究
乙烯废碱液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碱性污染废液,废碱液中污染物种类多、含量高,必须通过一定的预处理工艺才能进行生化处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湿式氧化工艺对乙烯废碱液进
本论文以10%NaClO和升汞消毒剂为材料,在无菌条件下探究大豆,小麦,空心菜,番茄种子的消毒方法,以获得无菌的大豆,小麦,空心菜,番茄离体根尖。同时在无菌条件下摸索大豆孢囊线
Polo样激酶(polo-like kinases,Plks)是一类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家族存在五个成员,Plk1-5。其中,Plk1作为确证的癌症治疗靶点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研
桩基础因其具有承载力高、抗不均匀沉降强的特点得到广泛使用,同时我国又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据统计,由于地震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的破坏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桩基的抗震性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许多学者提出通过增大桩顶与承台构造配筋率而提高整体性或设置隔震支座提高减震性能。本文提出通过改变桩顶部分桩段材料,使用可变形桩段来提高桩体的减震性能,减小传至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具有很强的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浅针结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单纯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气郁化火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上述两种方法的优效性,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或针灸科门诊,符合本课题研究标准的气郁化火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2人(80只患眼)(单眼发病4人,双眼发病38人),通过分层随机分组方法以1:1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智能纳米颗粒由于其优秀的性能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热点。其中,无机纳米粒子因其可修饰性、高载药性等优秀性能,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观察及分析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2月在宁夏总医院脊柱骨科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47例胸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8±10.1岁(34~73岁),病变节段T7-S1(均≤2个节段)。所有患者术前/后严格口服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