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逐步得到认同,国内外大量文献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础性的部门,其它部门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部门,在农业产值构成中的变动情况。在介绍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以及学者研究时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后,构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要素不断重组和转移,从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持续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流动,如从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等转移。同时产生部门联动效应、生产优化效应以及区域布局效应,使得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农业总产出大幅增长。从最基本的农业产值构成出发,建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模型,选定结构基年,比较假设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就能够估算出结构效应在农业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通过数据检验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产出增长中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年份里,结构调整效应在农业经济增长占据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几十年农业发展的实践,展开了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影响农业产出增长的深入分析,粗略归纳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对应艰难生存型结构、温饱混合型结构以及资本化现代农业结构。提出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总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它的变动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