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通道热沉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面积大的优点,可以实现小空间内的高效散热,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子通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高热流密度T/R(T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通道热沉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面积大的优点,可以实现小空间内的高效散热,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电子通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高热流密度T/R(Transmitter and Receiver)组件的散热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金属微通道热沉,然后通过实验测量了金属微通道热沉的底部温度和换热系数。本文建立了微通道热沉对流换热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截面尺寸对矩形微通道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微通道的宽度将提高微通道的换热系数、增大工质的压降;增大微通道的高宽比将提高微通道的换热系数、减小工质的压降。通过仿真研究了间隔结构对微通道阵列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间隔结构后,边界层被破坏,微通道阵列的换热系数提升了88.8%~171.34%。此外间隔结构增大了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局部阻力,导致工质的压降增加了8.2%~22.9%。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微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熵产分析,研究了微通道几何结构的变化对熵产的影响。根据熵产最小原理,确定了微通道热沉的最终结构。微通道的宽度为100μm,高度为500μm。微通道的总长度为10mm,被两个间隔结构分成三段,每段长度分别为2.5mm、3mm、2.5mm,间隔距离为1mm。利用SU-8胶紫外光刻和微电铸技术在铜基底上制作出了该微通道结构,然后采用一种基于铸层高度补偿的方法,实现了微通道与盖板之间高强度的无缝焊接,完成了金属微通道热沉的制作。为了测试金属微通道热沉的换热性能,搭建了对流换热实验系统,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检验。通过测量加热块的温度分布,证明了加热块内部的热传导沿竖直方向遵循一维导热的规律,确保了加热表面热流密度的可控性。通过对微通道热沉及连接管路的气密性检验,证明了微通道与盖板的高强度焊接,同时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工质泄露的发生。实验过程中测试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金属微通道热沉的换热系数和底部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工质流量为1~1.8L/min、加热表面热流密度为10~80W/cm~2时,微通道热沉底部的温度最大为38.5℃,微通道热沉换热系数的平均值可达到67.0 kW/(m~2·K)。
其他文献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格局现状,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导致我国天然气供求严重失衡,这一特点决定了煤制油、气等是我国能源战略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近年来对环保的重视影响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煤制天然气作为典型的煤基替代能源战略,其具有路线短、能效高、能耗低等优势,发展高效、低碳、洁净的煤炭资源利用技术意义重大,合成气甲烷化反应为其核心
卫星网络是以各种类型的卫星为网络节点,通过星间链路互连起来的空间无线网络系统。与地面无线传感网相比,卫星网络具有拓扑结构动态变化、通信传输时延长、数据流量不均衡等
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对其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低速二冲柴油机转速和负荷变化时,对进排气有着不同的需求。柔性排气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工况调整排气阀的配气相位和排气阀最大升程,可以充分发挥柴油机的性能,提高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指标。本文针对小缸径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基于GT-Power和modeFRONTIER软件,以排气阀的排气参数为变量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联合仿真研究,选取不同工况
自从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Stromsund Bridge在瑞典于1955年建成后,斜拉桥由于具备受力合理、外形轻盈、景观效果显著、跨越能力大等优点,已成为大跨度桥梁设计的首选结构型式之一,越来越受到桥梁设计者的青睐。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跨径也由最初的182m发展到1104m。然而,随着斜拉桥跨度的不断增大,其结构越来越柔,且斜拉桥属于超静定高耸空间结构,三维空间效应显著,受力极为复杂,
细胞是各生命体组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生命体中起到汲取能量、传递信息和分化等功能。其大小、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特征都与细胞的健康状态以及生理活动密
机器视觉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如轮毂的非接触测量、在线定位识别等。轮毂定位识别系统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完成轮毂信息提取的功能整体,其
智慧教室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智慧教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智慧教室来优化教学环境,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随着
在组织传播中,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以及意见领袖因素会影响到组织员工的行为效果以及组织形象。论文以上海交通大学新进员工为例,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多名新进员工作为实验受
随着移动数据流量的暴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5G技术。随着对5G技术的研究深入,为保证5G系统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相态,液晶将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结合起来,具有结构自愈修正能力,并能对诸如电场或磁场等外部因素发生响应,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当中。盘状液晶,多链型液晶是两类重要的液晶化合物,盘状液晶已显示出具有增强载流子迁移率的能力,已发现了多种复杂的微观自组装结构。本文将具有优良光电性质的卟啉、香豆素及BODIPY分别引入盘状液晶、多链型液晶中,希望赋予这三类液晶更加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