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聚居区的汉族家庭结构及其变迁——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内坝村汉族家庭的个案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宁汉族作为移民群体居住在地处中国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分家"是永宁汉族家庭的一贯行为,并且随着时代及社会的变迁婚后从父居的时间越来越短,分家时间日益提前,分家的速度日渐加快.主干家庭结构循环模式是永宁汉族主要家庭结构循环模式,而分家使家庭结构发生改变.该文根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对云南永宁内坝汉族村落的家庭结构及其变迁进行人类学分析.第一部分导言陈述多民族聚居区内的汉族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分家"引起汉族家庭结构变化,这与当地主体民族--摩梭人的大家庭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引出论文将要分析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历史追溯对汉族家庭结构做一简要疏理,同时概括性综述人类学文献中所提到的有关汉族分家方面的研究,为正文论述提供历史及理论背景依据.第三部分简要介绍永宁自然及文化生态环境,并说明多民族聚居区内汉族的由来.由此可以了解到当地汉族所生活的具体地理社会环境究竟是怎样的,这种文化生态、社会环境是否会对汉族的家庭结构发生作用?第四部分对永宁内坝村汉族家庭结构的变迁做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当地汉族选择主干家庭结构循环模式.第五部分论述分家改变了家庭结构,永宁内坝汉族为什么要分家,选择主干家庭结构循环模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第六部分将家庭放在整个村落的大环境下进行分析,阐述分家后的家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村落中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以上分析,论文在最后一部分总结认为:分家是家庭结构改变的内在节制,在历史社会变迁中多民族聚居区内的汉族选择主干家庭结构循环模式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村民所面临的实际生活环境、经济及社会情况共同作用的产物.以往的人类学著作探讨的都是汉族聚居区内家庭结构存在的状况,对于聚居在多民族偏远山区汉族家庭结构及其变迁则鲜有论述.该文将永宁汉族家庭结构放在时代变迁及文化生态背景之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当地汉族选择主干家庭循环模式的具体原因,由此可以从另一侧面理解传统和社会变迁下汉族家庭文化中的诸多特征.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族群边界成为国际人类学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本文选取了从贵州迁移至昆明生活的一群布依族拾荒群体为研究个案,研究少数民族移民在城市适应与族群边界建
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都要举办“中华彝族祭祖节”,至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八届。在这个祭祖活动中核心的是一个被称为“中华彝族祭祖仪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所处环境更为复杂,行业竞争加剧,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现长远快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引入EVA值,从银行
摘要:通过对明式圈椅的研究,初步了解明式圈椅设计概况,对明式圈椅的造型风格、结构材质、内涵文化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根据设计事理学角度,结合古今价值观的变迁,证明明式圈椅难以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最后总结得出优秀的设计必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产品使用情景的结论。  关键词:明式圈椅;设计批评;事理学  中国明式家具——圈椅,在中国传统家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造型优美简约,结构稳固,用料考究,并且蕴含
从2009年开始,云南省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这次灾害给全省各族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干旱灾害发生之后,不同学科的学者,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于云南气候、水文、干旱灾害
本文从民族学的视角出发,着重运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方法,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田野点,由点及面,对东乡社会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作者首先对东乡社会的构成
一些传统农作物被放弃种植,或者其种植受到淘汰的威胁但有效地保留下来,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传统农作物的取舍问题是生计变迁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这
  白族村落中主要由中老年女性组成的宗教组织“妈妈会”,是白族宗教信仰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儒、释、道及本民族本主信仰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信仰观念最直接的体现者
本文以昭通鲁甸岔冲上院子村孔姓回族穆斯林的族属演变历程及现实中的族属认同与家族血缘认同为研究重点,从而揭示出这一特殊回族群体——孔氏家族在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双重
该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女性人类学的角度,尝试运用社会性别和话语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当代红土墙彝族的社会性别关系,探讨话语在界定社会性别关系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