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国绘画中,皴法并非只是山水画的一种表现技法,它在人物画中也同样有所表现。本论文通过探讨山水画皴法在意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论述了如何合理地将皴法融入到意笔人物画的创作中,试图为意笔人物画的创作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意笔人物画的现代意识,从而能够创作出具有当代意笔人物画特色的新的技法表现形式。事实证明,合理地将皴法用之于人物画创作之中,能够极大的增强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效果。就现有史料分析,皴法在古代人物画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吴道子,其后石恪、梁楷等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画家皆不同程度地运用皴法于人物画创作之中。但这种应用只是一种简单的对山水画技法的借鉴,尚未形成有意识地系统化的主观追求。尽管如此,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意笔人物画的发展。清末以来西学东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艺术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皴法作为传统绘画技法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桥梁的作用,成为中西融合的切入点。当代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它艺术门类的创作理念,积极创新。皴法这一技法形式作为一种创新的突破口,对于形成当代意笔人物画独特的面貌,在推动当代意笔人物画的创新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与个案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皴法在意笔人物画中的运用,以及皴法在当代意笔人物画中运用原因等,层层递进论述了皴法在当代意笔人物画创作中广泛运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为当今意笔人物画的创新开创了一个宏大的新局面。本文对皴法与意笔人物画的融合过程进行了梳理,时间上侧重于当代。试图在对当今意笔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创建中,寻找到意笔人物画新的创作模式,为创作出符合时代的艺术作品发挥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全篇共四章,三万多字,图例十余幅,叙议结合,夹叙夹议。第一章题为“皴法的界定”,主要介绍历史上皴法的定义、分类及其美学内涵,以及当代对皴法的重新界定。第二章题为“传统绘画中皴法在意笔人物画中的运用”,对皴法与“十八描”的历史渊源做了总结与梳理,分析了历史上把皴法运用在意笔人物画中的代表画家与作品。第三章题为“皴法在当代意笔人物画中运用的原因”,主要从中国绘画思想的包容性以及中国艺术家的创新意识、造型观念等的方面,分析了皴法在当代意笔人物画中运用的原因。第四章题为“皴法在当代意笔人物画中的具体运用”,以蒋兆和、周思聪、李伯安的具体作品为对象,探讨了皴法在意笔人物画中的运用技巧,并以曾正明所编“新编十八描”的笔法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皴法在当代意笔人物画中的具体运用,使我们能够看到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皴法形成自己独特艺术语言,为意笔人物画的创新开拓出一个新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