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执法机构诞生于1997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相比其他行政管理领域,我国城市管理领域承受巨大的管理压力,城市管理领域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现象明显,各个部门职能交叉重合,机构庞杂,分工不清,推诿扯皮,协调不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推出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使这一权力的部门就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来集中行使本来分散于工商、卫生、规划、城建、环保等诸多不同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权,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整合了行政资源,提高了执法效率,更改善了城市环境,维护了老百姓的权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日益发展壮大,这支庞大的队伍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对城市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制度在运行中也逐渐暴露出各种制度上的缺陷,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违反执法程序问题突出,自由裁量权滥用,执法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公众与媒体等社会层面对城管执法的不理解不支持。城管整体形象和风评不佳,发展现状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笔者经过参考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认为造成城管部门困境的根源在于城管执法理念偏颇,公共服务理念缺失,公众参与缺位,法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成熟,城管自身队伍素质不高,执法环境恶化等方面。针对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笔者尝试从建设全新的服务型城管的视角来提出有益的对策性建议和策略,从创新理念、完善法制、健全机制、执法环境、公众参与、社会监督、队伍建设、关口前移立足社区等各个方面,全面探索化解城管困境的路径,以达到规范城管的执法行为,提高城管执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优化队伍形象的目的,建立城管与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