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害虫——天敌消长规律及防效评价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棉间作系统通过14次调查,采集到节肢动物96286头分属于2纲、13目、67科。按照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节肢动物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和寄生-中性类三个亚群落。植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远大于其他各亚群落,在总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是构成枣棉间作系统群落的主要成分,其种类和数量变化对总群落有较大影响。  由于害虫、天敌相互作用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总群落及其亚群落各项指标随时间变化出现波动。瘿蚊科和叶螨科在枣棉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是群落结构变化中心,对群落结构的稳定造成较大影响。捕食类亚群落中种类相对丰富,且各个种类的物种个体数量分布也较为均匀,其中瓢甲科、草蛉科和蜘蛛类占有绝对优势,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lum Weise)和草蛉是主要优势天敌,是捕食类亚群落变化趋势的主体。寄生-中性类亚群落中节肢动物分布相对均匀,群落内物种间的个体数差异较小,优势种优势程度较低。  对节肢动物群落中7个结构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节肢动物总群落及其亚群落第二主分量贡献率分别达86.6%、85.79%、88.32%、80.84%。多样性指数H、物种数S、均匀度J、个体数N对节肢动物群落贡献较大。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优势集中性C对总群落多样性指数H直接作用最大;优势度D对植食类亚群落、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H直接作用最大;均匀度J对寄生-中性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H直接作用最大。  采用欧式最短距离法对总群落及其亚群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聚类距离D=1.76,总群落聚为4类;当聚类距离D=2.2时,植食类亚群落聚为4类;当聚类距离D=1.62时,捕食类亚群落聚为5类;当聚类距离D=2.05,寄生-中性类亚群落聚为4类。按不同时期对总群落及其各亚群落进行最优分割,总群落、植食类、捕食类和寄生-中性类亚群落按时间变化分别划分成7个阶段、4个阶段、5个阶段和5个阶段。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天敌对害虫控制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危害严重造成损失较大的害虫,应采取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人为干扰的方式来控制害虫的暴发。使用不同药剂对枣棉间作系统枣树主要害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3.5%吡虫啉悬浮剂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和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效果明显,交替使用可作为防治枣瘿蚊主要药剂。哒螨·矿物油、20%三唑锡、3%阿维菌素、四螨·丁醚脲对枣树叶螨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对4种药剂进行合理混用和轮换交替使用,预防或推迟枣树叶螨的抗药性。
其他文献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更加入了解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家居之路,本刊借专辑出版之际,对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挺先生进行了采访.rn《中国人造板》:经过多年的发展,
期刊
甘草属(Glycyrrhiza L.)植物种间由于生殖隔离机制不完善,属内邻域、同域分布种间,常常发生杂交而导致种间基因渐渗,而对自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SCoT与ES
低噪声放大器是决定射频接收机灵敏度的关键器件,它主要放大射频接收机天线上接收的小信号,同时减小噪声干扰。低噪声放大器工作时所处的电磁环境越复杂,低噪声放大器中半导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负责将神经细胞上传导的电活动转变为细胞内的生化信号。以往研究表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功能活动及钙离子的内流共同参与
K562细胞是由Lazzio从一位慢粒急变病人的胸水中培养建株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白血病的发生是个多因素、多环节、多步骤的渐进过程,涉及许多与细胞生长、分化功能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保障世界粮食的供给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全球范围内的干旱,大面积的土地盐渍化,以及其它多种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着小麦的正常产量,因此培育能够抵抗多种非生物胁迫的优良小麦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状,具有不受种属限制、引入基因明确、效果明显、周期较短等优点。本研究克隆了两个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大肠杆菌海藻糖-6-
轻奢风格的兴起rn从2018年开始,各大家具展会与卖场纷纷刮起一股强烈的轻奢风,在市场消费升级与降级的矛盾中,消费两极化越来越严重.基于风起云涌的经济变化,定制家居市场各
期刊
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是90年代以来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单子叶植物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穗(也即花序)是人们收获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稻穗发育基因的意义重大。FZP是水稻中控制小穗分化的一个关键基因。刘华清等(2003)通过对该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在第7染色体上筛选出一个与AP2具有相似结构域的基因,并将该基因作为FZP的候选基因。与此同时Komats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