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酸钙渣用作水处理剂的研究

来源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j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酸钙渣是铝厂在生产镓的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主要组成为铝酸钙,其次是CaCO<,3>、CaO,还含有微量的硅、铬、磷、砷等成分,一个年产5吨镓的车间一年要产生3万吨铝酸钙渣,数量庞大.目前大多数铝厂将其当作废料堆存,侵占土地,破坏植被,污染环境,每年还要花数十万元的运输堆存费用.从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考虑,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主体矿物为铝酸钙(3CaO·A1<,2>O<,3>·0.076SiO<,2>·6H<,2>O),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结晶水,在一定温度下焙烧脱除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水分后,可留下微孔或通道,使其具有吸附或分子筛功能.该研究是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验后,确定了将铝酸钙渣除氟及除磷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的实验研究.经实验表明,①除氟的最佳焙烧温度为800℃;粉状铝酸钙渣对氟的饱和吸附量为12mg/g,最佳接触时间为40min;含炭10%的粒状铝酸钙吸附剂对氟得吸附容量为4.863mg/g;吸附饱和的铝酸钙吸附剂可用浓度为1%的NaOH进行静态再生再生时间为2.5~3h,四次再生率分别为70%,47%,22%,13%,说明该吸附剂可使用3~4个周期.②除磷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铝酸钙渣对PO<,4>-P的饱和吸附容量在高浓度下为24.37mg/L,在低浓度下为22.57mg/L,比较接近;吸附平衡的时间当溶液中PO<,4>-P的浓度在10mg/L以下时,为60~90min;10mg/L以上时为40min;对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的高磷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吸附平衡后的铝酸钙渣含磷2.48%,相当于含P2O55.64%可用做农肥.该研究为扩大实验和工业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一条铝酸钙渣的新的利用途径,而且是以废治废,可以给铝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好地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效地配置资源.目前,中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受到质和量的威胁,水资源开发途径有:异流域调水、海水淡化、雨水蓄用、污水回
随着新型合成业的日益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治理这些污染物的传统方法有吸附法、焚烧法、冷凝法和催化燃烧法。这些方法成本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成本较低的最清洁的废气处理技术。但是由于人们在对生物处理技术的机理有足够的认识之前,这项技术就被应用到废气治理中,因而废气生物处理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生物废气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和使用周期受到限制,从
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品不断的提高,燃气的使用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由于城市的不
ZnO压敏电阻器由于具有优良的非线性特性、大的浪涌吸收能力以及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而在电子、电力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大通流容量和高性能的发展要求,是近期压敏电阻的研究热点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ZnO压敏电阻器电性能,本文采用Sol-Gel工艺,改善了添加剂在ZnO压敏元件中分布的均匀性,降低了气孔率。文章对ZnO压敏电阻器用复合纳米添加剂的Sol-Gel制备方法、机理进行了较为
近年来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对在更大温度范围使用的低磨损率、低摩擦系数或适当而稳定摩擦系数的新型材料有很大需求,超过50种热力学稳定物相的纳米层状结构的MAX相陶瓷近年来受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经成为材料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者成功利用介孔材料作为吸附材料对废水中多种有机
金纳米粒子(Au NPs)因具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制备金纳米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制约金纳米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两种新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并将其“铆接”在聚苯乙烯微球(PS)的表面制备了羧基化的聚苯乙烯/Au(CPS/Au)复合粒子和聚苯乙烯/Au(PS/Au)复合粒子,对所制备的金纳米及其复合体系的结构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1.首次采用
纤维素溶解在溶剂N-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NMMO/H2O)中制成纺丝溶液,经干湿法纺丝可得到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Lyocell。本文对纤维素在NMMO/H2O溶液中的溶解机理和工艺进行了探
捧一卷书,落花为签,柳叶如笺.一字一句,纹理分明.书成了梦里的一缕星尘,一光一飘影,一颦一巧笑.时光辗转,落于心中仍是悸动万千.
期刊
该工程硕士论文的课题为“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综合研究”,共分成两部分:①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综合研究;②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对保证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