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移位键控(PolSK)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偏振移位键控(PolSK)技术的理论研究与仿真实验.首先,深入分析了PolSK调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设计出适于长距离传输的双二进制编码PolSK系统,并进行了优化.其次,对PolSK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寻求PolSK技术应用在无线,保密等其他通信系统中的解决方案.论文的第二章是偏振移位键控(PolSK)技术的主要概述.详细阐述了PolSK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并分析了其抗非线性影响的原因.同时进一步讨论了目前几种主要的PolSK系统,并与传统IM/DD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系统的传输性能以及在抵御光纤PMD,PDL等方面的影响的表现.第三章主要是双二进制编码PolSK系统的设计.通过仿真实验,实现了5Gb/s用于长距离传输的双二进制编码PolSK系统.结果显示,双二进制编码PolSK系统与相似IM/DD系统相比,大大降低了长距离高码率传输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提高了色散容忍度及频谱利用率,具有更好的传输特性.因此,双二进制编码PolSK技术可以作为长距离高码率传输中的一种可选的通信传输方案.第四章,作者提出将预啁啾技术引入双二进制PolSK系统中,对上述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在抗SPM非线性限制影响的能力,从而提高系统色散限制传输的距离.结果显示,采用预啁啾技术,可以使双二进制PolSK系统大幅度提高抗SPM非线性限以及增加色散容忍性.第五章主要是对PolSK调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将其引入混沌保密通信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系统,利用SOA作为相位调制器,将信号调制成混沌的偏振态上,然后进行混沌通信.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提出的混沌系统成功地将一路16bit RZ码和一路SDH伪随机码传输了1公里,系统具有很好的传输特性和保密性.最后一章,作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给予一个回顾,对PolSK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作者本人的意见和想法.
其他文献
诱发电位(EP)中包含了丰富的有关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上各个部位的信息,特别是潜伏期及其变化(延迟)表示了神经系统的传导及延迟,从而反映了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因此,检测这种潜
在该文中,我们提出了以太网流量工程的概念,并将以太网流量工程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以太网发展现状及现有的网络技术,以在以太网中实现网络资源优化和服务质量提高为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研究正在成为通讯与信息系统研究走向实用化的一个新领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与构建的研究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实践理论基础.该文对基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Enter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追求智能、舒适、便捷、安全、节能家居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家居系统中又存在许多缺陷,例如单向控制、价格昂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