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居是我国先民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现实反映,不仅包含了区域特有的建筑空间形式与风格,还承载着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满满的历史记忆。但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民居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猛烈冲击之下,被大量拆除、毁坏,急剧消失,对于民居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已然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然而我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存所有的传统民居,其中大部分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陆续消逝。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弄清不同区域传统民居的基质特征和谱系渊源,进而指导各区域的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我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本文选取“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为对象展开研究,以往建筑学领域对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研究,多把其归属于东北民居的范畴,且多为概括性研究。同时在文化研究中,也往往被列入到东北文化的范畴。很少有学者特别关注这一对海开放的地域空间之专属文化特质。因此,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进行深入的调研及测绘,归纳分析该类民居的基质特征后,尝试建立了方言—类型综合分类法,对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谱系研究,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提出一套符合当地的传承策略,并以试设计的形式加以阐释:(1)首先在区域划分层面,借用方言为索引的区系划分方法将“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从东北民居谱系范畴中分离出来,与胶东胶辽语区民居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区域类型范畴——胶辽语区;(2)在谱系构成层面,采用正房木构架为参照特征,“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划分成连登片区、桓甸片区和盖熊片区三个民居谱系,并探讨了各谱系的基质特征和分布规律,厘清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谱系共时性“流”的问题,构建了谱系特征图谱。(3)然后,借用基型与衍化理论,通过与“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原乡前型(胶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和主要外来因子(东北语区传统民居)的比对,分析归纳了它的基型、衍化和变异,探讨了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发展谱系“源”的问题,构建了谱系变迁脉络图。(4)最后本文落脚于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价值和现状问题入手,对其传承策略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