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和我国在制度、文化上的差别,导致了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在起点上就不同。因此,本文将要研究在本土情境下,当一些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并不熟悉时,社会工作者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和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使其从服务对象成为个案案主,进而完成个案工作的助人目标。本文是一项质性研究,使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了11位一线社会工作者,对访谈记录做了编码分析。本文由绪论、社工的宣传工作、社工与场馆内服务对象的互动、面谈、结论,这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我国社会工作还尚未被大众所熟知,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先对社会工作进行宣传,社会工作者经常使用到的宣传方式有社区宣传、入户宣传,宣传之后会收获一定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才有机会了解到个案工作;其次,服务对象会进一步参与场馆内的小组活动、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和服务对象的互动中,会再次宣传个案服务,吸引服务对象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或挖掘个案潜在服务对象;最后,无论社会工作者接触到的是哪一种服务对象,最终都会进入到面谈这一步骤,社会工作者在对服务对象的有关情况进行收集和预估之后,再判断是否可以将其发展为个案案主,做出对服务对象的回应。根据被访社工的描述,大多数的个案案主,都是在亲身参与过和社会工作有关的内容时,才会有可能与社会工作者建立起专业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为了和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需要采取的策略是,先进行广泛地宣传,让服务对象知晓社会工作;其后,社会工作者通过场馆内的活动,进一步缩小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在互动中,和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而后激励并促使个案潜在服务对象成为个案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