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遗址展示利用下的建筑设计探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wking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众多的墓葬遗址资源,其保存状态和保存环境各不相同。遗址作为研究先人生活文明和社会成就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速发展,文化遗产的外延不断扩展,文化遗产研究中“展示”概念逐渐得到强化。中国墓葬遗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展示也得到了积极的探索,已建成一大批墓葬遗址展示项目,例如晋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秦二世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等。本文打破博物馆、公园的概念,以广义建筑学的视角,分析探讨墓葬遗址展示性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发展动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墓葬遗址展示的实例及方案的研究,完善了墓葬遗址展示理论系统,希望能为以后墓葬遗址性建筑的设计工作提供帮助。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明阐述论文研究背景之后,深入探讨遗址保护与展示关系,及国内外遗址展示进程中呈现的设计理念及展示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提出遗址展示性建筑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展示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展示贯穿于文物保护的整个过程,并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文化需求的逐渐增大中而不断被强化,遗址展示性建筑的概念也由此产生。第二部分解决遗址展示前开发策略的问题。前期策划应当突出对遗址针对性,着重思考如何突出遗址的核心价值,怎样让建筑设计为遗址展示提供完美服务的问题。墓葬遗址的遗址信息、区位交通、周边环境等直接作用于遗址展示策略,策略中就展示规模、遗址区建筑形式、陈列区选址等内容,需要在充分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在遗址展示建筑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完成。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墓葬展示性建筑的总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空间设计四个方面,分两个章节进行阐述论证。首先是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内容:在完成前期策划的工作之后,首先应进行的是建筑总体规划布局,确定场地各个功能区相互关系;进而是建筑单体的塑造,主要包括形象、功能及流线设计三个方面。其次是建筑空间环境的营造,沿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空间设计两个方向展开:室内空间设计主要探讨遗迹馆和陈列馆的空间营造方式;室外空间设计是论述了室外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设计手段,强调室内外一体化设计思想。墓葬遗址展示性建筑设计是一种冥想空间的营造,论文最后提出的室内外一体化设计思想,令建筑及周边环境共同发酵,成为人们的参观、感悟空间。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遗产丰厚。作为华夏民族发源地之一的山西地区,其地上文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又由于地处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地带,该地区建筑显现出独特的地
天龙山石窟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的一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了东魏至唐代各个朝代的石刻雕塑作品,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及悠久的历史,承载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
园林生态学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兴起的新型交叉学科,是生态学在园林领域的应用性分支科学,随着我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趋关注,特别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热潮的蓬勃兴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特色的维护与塑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许多大中型城市在大拆大建之后,原有城市特征风貌及个性形象严重衰弱与丧失,而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宝贵的城市遗产。本文全面梳理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存废、修复历程、经营管理等现状概况,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分析了苏州古典园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大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城市新城大量涌现,而其中又以工业开发为先导的新城居多。与国外新城发展实践相比较,中国工业先导型新城的开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健康生活。一直以来,都是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于环境的前瞻性保护做的远远不够。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密切
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耕地集中成为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但耕地集中该怎么做无现成经验可循。苏州作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滨湖地区开发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滨湖地区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理论、方法、技术以及体制等多方面的缺陷,导致多数滨湖开发结果不
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和城市高速集约发展,城市灾害日益频发,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遭遇灾害侵袭时往往导致重大伤亡,城市防灾减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