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运用电影进行人生哲学思考的为数不多的当代导演之一,他的电影被称为人文主义艺术电影,在二十世纪人类出现精神危机的时刻,尤其是人文主义精神失落和伦理价值标准改变的时刻,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为个体生命寻求解救之道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因此对他电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哲思启迪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会借助于电影叙事学、电影符号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美学等诸多相关的艺术理论,但仅仅将其作为进入电影分析的视角而非绝对的理论界定,本论文还是会以影片本身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立足点,充分调动电影直觉以探寻电影真正的蕴涵,从而建立多元宽容的理论方法。对基耶斯洛夫斯基艺术电影的研究不乏其人。蒲剑《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和李骏《形式与文化——基耶斯罗夫斯基电影研究》都是综述性质的论文研究,也有单片的评论,如管红星的《心灵捕手的“天鹅之歌”——基耶斯洛夫斯基(三色)叙事研究》,王军才的《论基耶斯罗斯基“三色”的哲学视角的选择》,赵静蓉的《等待相遇的灵魂——读解基耶斯罗斯基的影(罗维尼卡的双重生活)》等,也有戴锦华的《导演中心论的‘蓝色’》,刘小枫从现代性伦理角度来解读电影的《爱的惊鸿一瞥》等,这些学术文章都值的关注和研究,在对这些论文的读解中,发现这些论文都比较一致的将研究重点放置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风格层面,都认识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风格和内容上的统一性,但从哲学层面和美学层面的角度去分析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力度则明显不足。本论文在这一方面不失为一次尝试,旨在探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在形而上层面的哲学思考和对形而下层面的人类现实生活困境表达。艺术终究还是“人”的问题。因此,唯有对人的深层表达和对人性深入的探讨,才能真正走进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世界。同时,对伦理困境的挣脱也依赖于人自我意识的提高和觉悟。本文将以基耶斯洛夫斯基后期的故事片《蓝》、《白》、《红》、《两生花》、《十诫》为基本的研究影片,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探索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孤独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人的“精神疼痛”的表现,以及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哲学思考。同时,反观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艺术研究,从中获得有利于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