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景点介绍语篇变得愈发重要,它已成为旅游产品的销售者和潜在的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所采用的最直接、最常用、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目前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关于旅游广告的研究较多,涉及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则较少。语类分析注重深层的描述和解释,有助于了解语篇是因何并如何构建的。鉴于目前中国旅游景点的英文介绍在语篇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的现状,采用语类分析去研究中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有助于深究两类语篇的语言特征,对于更加合理、科学地构建旅游景点的英文介绍语篇将大有裨益。本文选取了六十篇中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为研究材料(三十篇中文,三十篇英文),以 Swales, Bhatia 和 Hasan 的语类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对两种语篇的语类结构及语言体现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其特点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本研究将对中国旅游景点介绍英文语篇的创作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在用英汉两种语言构建旅游景点介绍语篇时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交际目的是语篇构建中非常重要的标准,本文首先从语篇的交际目的研究着手,对两类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交际目的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依据 Swales和 Bhatia 的语步理论,分析了两种语篇的语步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交际目的,总共有十三个语步共同构成中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本文对这些语步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构建中文语篇时,有四个语步是必要的,九个是可选的;在构建英文语篇时,有三个语步是必要的,十个语步是可选的。本文以语篇的语步结构分析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种语篇在语步选择和语言形式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以 Hasan 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从语步组成语篇的顺序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两种语篇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在完成预期的目标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两者在修辞结构、语步出现频率及语言实现形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