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三角形的学习对整个几何学习都至关重要,且内容又尤其繁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难以建立知识间联系及把握整体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思维导图对教学中搭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教师对其本质及作用并不清楚,导致思维导图的运用是盲目的,不知面对具体数学内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的认识。从思维导图的涵义、要素、特点、绘制和作用进行阐述,借助“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思维导图,分析了思维导图具有整体性、发散性和直观简洁性等特点,陈述了思维导图具有“激发思维”与“整理思维”的作用;同时,从使用目的、绘制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三个方面辨析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差异。第二部分,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初中“三角形”教学内容。从整体与局部两个方面出发,整体上分析了初中三角形内容编排情况,并从认识、测量、性质与证明、运动与变化等四个板块对初中三角形内容进行了整合,得到以下两点启示:教材编写顺序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前进;越是在章节编写分布图靠后的章节综合性越强。局部上,依据以上启示,对“相似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函数”两部分内容具体解读,分别得到了“相似三角形”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结构图(图3.7和图3.8),为改善三角形教学中“难以建立知识间联系”奠定内容基础。第三部分,思维导图促进“三角形”教学的方法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作用,以“相似三角形”内容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的基本方法,为思维导图视角下初中三角形具体课题的教学奠定了方法基础。第四部分,三角形“新课”与“复习课”教学案例研究。以“锐角三角函数”为例,分别陈述了“锐角三角函数”新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实施情况和教学反馈等三方面,从而得到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三角形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任务更有效落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