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轮胎生产始于1935年,直到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才开始逐渐形成轮胎产业体系。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国被誉为“世界的加工厂”。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轮胎产业在世界轮胎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轮胎强国。米其林、大陆(马牌)、倍耐力等一大批国外知名轮胎产品成熟,技术优越。而我国的轮胎产业发展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引起世界的注视与重视。正新橡胶、杭州中策橡胶等为代表一批轮胎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中,但中国的轮胎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小、散、乱”特点,竞争异常激烈,这也是中国轮胎产业发展兴盛过程中必将经历的阵痛。面对国际原材料成本上涨,美国等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且国内轮胎市场稚嫩脆弱,轮胎企业生存艰难,轮胎产业升级日益迫切。现代的世界是一个挑战与机会并存的世界,在内外夹击的状态下更有利于轮胎产业分析现状、调整路线,实现轮胎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及发展。本研究首先在对产业价值链和轮胎产业发展研究成果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轮胎产业经济发展现状,探寻轮胎产业价值链的一般发展规律,绘制出轮胎产业价值链。接下来对轮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功能、流程及价值增值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相关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绘制出轮胎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附加值图。在一般轮胎产业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深度剖析青岛轮胎产业价值链,找出各个链上各个环节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轮胎产业发展趋势给出相关建议,为青岛的轮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