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钛酸为原料制备钛酸钾晶须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y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酸钾晶须最初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在1958年研究开发的,是一类具有化学式为K2TinO2n+1(其中n=1,2,4,6,8)的晶须,是新一代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剂。具有优良的耐磨损、耐高温、机械及物理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陶瓷、催化、汽车、工程塑料、摩擦材料、隔热、绝缘材料、建筑材料及日化用品等领域。钛酸钾晶须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烧结法、熔融法、助溶剂法、水热法、微波辐照法、溶胶-凝胶法等。所用原料是金红石和锐钛型TiO2,纳米锐钛型TiO2,钛酸正乙酯和水合TiO2作为钛的前躯体;原料成本高、能耗高。研究开发低成本、高质量、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钛酸钾晶须制备新技术愈来愈引起研究人员关注和重视。本论文研究成果如下。   本论文以偏钛酸代替传统的二氧化钛作为钛源,碳酸钾为钾源,采用一步烧结法选择性成功合成了四钛酸钾、六钛酸钾及八钛酸钾晶须。研究了实验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浸处理等对钛酸钾晶须形貌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四钛酸钾、六钛酸钾及八钛酸钾晶须的生长机理。研究表明:碳酸钾和偏钛酸的摩尔比为1∶2.5,煅烧温度为1000℃时,合成了四钛酸钾晶须。煅烧温度为1150℃,碳酸钾和偏钛酸的摩尔比在1∶3.5-1∶4.5之间,有利于六钛酸钾晶须生成。四钛酸钾晶须经过水煮和400℃干燥处理转变为八钛酸钾晶须。   以偏钛酸为钛源,氢氧化钾为钾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钛酸钾晶须,并探讨了酸处理过程对晶须的影响,通过XRD、ICP、水含量等方法探讨了此钛酸钾晶须的组成,我们得出水热法制备的钛酸钾晶须的水处理产物的成分为:部分氢被钾取代的水合四钛酸结构,经过酸处理后,钾的含量降低,为部分氢被钾取代的水合四钛酸结构,我们将部分氢被钾取代水合四钛酸盐简称为钛酸钾。此钛酸钾晶须的直径在3.78-7.56nm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本研究工作为偏钛酸为原料合成钛酸钾晶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具有密度低和比表面积高等特性的纳米孔洞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晶体材料。最近,国际上报道了一种基于MOFs的新型药物缓释
异丁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和反应中间体,近几年来,异丁烯作为汽油添加剂MTBE的主要成分,对其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工艺变的越来越重要。由于异丁烯传统
发展新的生物功能材料,研究其在生化分析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荧光素修饰的埃络石纳米管检测过氧化氢(H_2O_2),发展了葡萄糖检测和细胞内H_2O_2荧光成像的新方法;新制备了DNA-光敏剂复合材料,并使其应用于光动力细胞杀伤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荧光素修饰的埃洛石纳米管(HNTs-PA)发展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葡萄糖的新方法。荧光素功能化的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通过
自21世纪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寻找一种可代替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于是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于清洁的太阳能。从此,太阳能电池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低成本、轻柔、可印刷制备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有机共轭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光、电、磁等功能特性,已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FETs)领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