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就出现了种族偏见,有种族偏见的个体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进行“我们”和“他们”的区分,他们会根据年龄、性别和种族来评估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属的群体,会极力拥护,对于自己所属群体以外的群体会有轻蔑的态度,会认为外群体成员不如自己群体的成员。儿童有种族偏见后,不利于自身成长,影响群体之间的和谐,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种族偏见的研究大多都是以白人或者黑人为被试,很少有选取西方国家以外的个体为被试的种族偏见研究,比如亚洲国家。而种族偏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只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探讨种族偏见的发生和发展,才能真正的解释种族偏见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另外,种族偏见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成人被试的研究,缺乏来自儿童的研究证据,尤其是6岁以前的儿童。因此,在本研究中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种族偏见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丰富了种族偏见发生和发展的理论,为种族偏见的早期干预提供实践依据,还将有助于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实验1)重点考察4-6岁儿童内隐、外显种族偏见的发展趋势,执行功能以及执行功能的工作记忆、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成分对种族偏见的影响。选取幼儿园190名(男生94名,平均年龄4.98岁)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PSF-IAT)考察儿童内隐种族偏见的发展,用贴纸分配任务和迫选法任务考察儿童外显种族偏见的发展,用数字顺倒背任务考察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用侧面鱼任务考察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用颜色和形状匹配任务考察儿童的认知灵活性。第二部分(实验2)探究执行功能训练对减少儿童内隐和外显种族偏见的有效性。选取了幼儿园54名(男生25名,平均年龄5.06岁)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测和后测阶段使用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考察儿童的内隐种族偏见,训练阶段,实验组使用花心任务训练儿童的执行功能,控制组使用伪装花心任务训练儿童的执行功能,实验组和控制组均连续训练5天,验证执行功能训练干预儿童内隐和外显种族偏见的有效性。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4-6岁儿童更加偏好本族人,并且这种本族偏好表现在内隐和外显层面;(2)4-6岁儿童内隐种族偏见基本保持不变,外显种族偏见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3)4-6岁儿童执行功能以及执行功能的工作记忆、抑制控制成分与内隐种族偏见呈显著负相关;(4)儿童的执行功能经过花心任务训练后,内隐种族偏见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