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继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生活;由于其公开性、匿名性和便捷性等特性,网络更成为了社会公众畅所欲言的平台。社会公众更加倾向于选择网络来发表民情、表达民意,网络已成为民意的重要集散地。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带给了民众前所未有的舆论空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网络舆论表达中也存在着诸多不理性的成分,如大量情绪化、偏激化的网络舆论层出不穷,带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网络非理性舆论是指网民以非理性表达的形式表达的意见聚集而形成的网络舆论。网民的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他们在情感、直觉、感觉的下意识控制下所做出的话语表达,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泄愤或者大揭隐私。大量的网络非理性舆论充斥网络,给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非理性的网络舆论甚至还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必须有效引导网络非理性舆论、降低网络非理性舆论的消极影响以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网络非理性舆论有多方面的成因、表达特点及其影响。网络非理性舆论的成因,可以从网络传播主体特征、网络环境、网络规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归因。从网络传播主体特征来看,网民规模与结构、网民心理(从众心理、狂欢心理、群体极化倾向)是其重要成因;从网络环境来看,网络基础资源环境、媒介内部环境、网络媒介商业环境也是其重要成因;而从网络规制与管理来看,网络规制不完善、网络监管不到位同样是其重要成因。而网络非理性舆论的表达特点主要是情绪化与偏激化(具有“有罪推定”的思维方式、“人民至上”的道德洁癖)。网络非理性舆论的影响包括放大事件影响、诱发网络舆情、引发道德危机、导致侵权产生等四个方面。如何对网络非理性舆论进行引导与控制呢?在网络非理性舆论的引导方面,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政府信息及时公开、进行“议程设置”并发挥意见领袖作用以消解网络非理性舆论;在网络非理性舆论的控制方面,可以采取主流网络媒体提升信息服务质量、网络论坛把关人加强信息把关、健全网络舆论管理相关法律、加强网民网络素养教育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