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越两国山水毗邻,在文化、理想、利益等方面皆相通、相同、相关,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和好伙伴。2010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回顾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事业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可以看到,越南始终注重学习和借鉴中国共产党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关于和谐的理念也已渗透到越南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一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革命纲领而努力奋斗。新中国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虽然在越南共产党的文献中没有提出过和谐社会的概念,但是在其党代会的文献中多次使用了社会公平、公正等词汇,由此可见,越南和中国一样,也非常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执政能力水平提高,也展现了我国社会建设、人文思想和民族意识不断上升的新局面。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社会建设中提出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出发,研究中越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和谐”思想及其潜在价值,比较中越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对于两国相互借鉴经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全面比较中越社会建设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应怎样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求具有各自特色的和谐发展道路,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从这一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共同把中越两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