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国有企业单位小时工资分别高于非国有企业分别是24.19%、26.64%和11.93%,探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异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本文首先回顾了工资差异理论和工资差异经验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目前国外学者在总体均值的数据样本修正处理上,已经从Heckman样本选择偏差修正扩展到双重样本选择偏差修正。应用在不同分位点上工资差异的分解方法,能更全面的分析不同工资分布情况下工资差异产生的原因。我国学者虽然对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机制与薪酬制度不同于企业,研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间工资差异及其成因较少。本文在Mincer工资决定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Heckman双重样本选择偏差修正方法,对2007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进行了修正,将劳动参与和部门选择的修正调整项分别加入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工资方程,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利用Neuman and Oaxaca分解方法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工资差异分解为四部分,计算修正后的人力资本差异和所有制歧视在差异中所占的比重。最后将2007年的分解结果与1995年、2002年进行比较,分析这三个阶段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工资差异的变动情况,以及人力资本差异和所有制歧视差异比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若没有双重样本选择偏差的修正,工资差异会被低估,在修正后的差异分解中,人力资本差异占主导地位。人力资本差异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17%上升到2007年的63%,可见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初现成效,也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更大。在均值工资的回归和分解之后,本文进一步研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不同收入分位点上条件分位数工资方程的回归,以及借鉴Machado and Mata分解方法和Melly分解方法对工资分布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分析出我国企业间的工资差异所有制歧视主要存在于中高收入的劳动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差距虽然最大,但主要因为人力资本差异。可见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主要更应该关注中高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