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干预下PG细胞自发性转移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其中,肺癌已经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尽管过去二十几年在肺癌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仅为10%左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侵袭和转移。侵袭和转移是包括多个环节和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细胞粘附、基质降解和细胞运动等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控制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已经成为近年来肿瘤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寻找和探索有效抑制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方法和药物,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瘀证,这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得到证实。血瘀证不仅是恶性肿瘤患者客观存在的病理状态,同时,也可能是癌细胞转移的有利因素。肿瘤细胞通过细胞黏附等机制能诱导血小板增多和聚集,而血小板可分泌促凝血因子,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使得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微血栓的形成,促进肿瘤的转移。同时,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性,这必然导致肿瘤组织在迅猛增殖状态下的低氧状态,因而,低氧生存亦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转移的有利因素。应用活血化瘀药抗肿瘤是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治法,而对于活血药对恶性肿瘤细胞转移的影响尚存在异义,有些学者认为活血药可抑制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活血药对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促进作用,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活血药对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之所以产生上述异义,与活血药的种类繁多、患者的病症各异及药物的配伍不同等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之前研究,我们推测活血药可能在某些环节上促进肿瘤转移,而在另外一些环节上对肿瘤的转移有抑制作用。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选择活血药川芎和丹参的有效成分——川芎嗪(TMP)、丹参酮ⅡA (Tan ⅡA)干预人高转移性巨细胞肺癌细胞PG,并将其接种于裸鼠,使其发生自发性转移,通过检测原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原位瘤E-cad分子的表达、肺转移灶数目及肺转移抑制率、肺CD44v6分子表达、血清P-select分子表达、肝VEGF分子的表达,以研究活血药对PG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并从细胞粘附、血管生成等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于常氧(5%CO2、95%空气)和低氧(5%O2、5%CO2、90%N2)环境下培养PG细胞,分别用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给予干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DMSO组及阳性对照DDP组。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后接种于裸鼠右腋下,第六周处死动物,取材并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等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研究结果1、原位瘤抑瘤率各实验组(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组)与对照组相比,常氧川芎嗪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5),常氧丹参酮ⅡA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低氧川芎嗪组和低氧丹参酮ⅡA组与低氧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相比较,p=0,1。以上提示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下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常氧环境相对于低氧环境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原位瘤E-cad分子表达各实验组(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组)与对照组相比,常氧川芎嗪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常氧丹参酮ⅡA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低氧川芎嗪组和低氧丹参酮ⅡA组与低氧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常氧环境与低氧环境相比,E-cad分子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相比较,p=0.328)。以上结果提示,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在不同氧环境下均可从不同程度上上调E-cad分子的表达。常氧环境和低氧环境E-cad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3、肺转移抑制率各实验组(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组)与对照组相比,常氧川芎嗪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常氧丹参酮ⅡA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低氧川芎嗪组和低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5),低氧丹参酮ⅡA组与低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5)。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常氧环境与低氧环境相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相比较,p=0.918)。以上结果提示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下,川芎嗪组和丹参酮ⅡA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一定的抑制肺转移作用;但常氧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相比较,肺转移抑制率差异不显著。4、肺组织CD44v6分子表达各实验组(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组)与对照组相比,常氧川芎嗪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5),常氧丹参酮ⅡA组与常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低氧川芎嗪组和低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低氧丹参酮ⅡA组与低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常氧环境与低氧环境相比,提示有一定的下调肺CD44v6表达的作用,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5)。以上结果提示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提示均有一定下调肺CD44v6表达的作用,而且,与常氧环境相比,低氧环境有上调CD44v6分子表达作用。5、血清P-Selection分子表达在常氧状态下,常氧对照组和常氧川芎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常氧对照组和常氧丹参酮Ⅱ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常氧对照组和常氧DD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5),常氧对照组和常氧DMS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p>0.1);在低氧状态下,低氧对照组和低氧川芎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5),低氧对照组和低氧丹参酮Ⅱ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低氧对照组与低氧DD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5),低氧对照组与低氧DMS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1);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5,p>0.1),总常氧与总低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p>0.1)。以上结果提示,在不同氧环境下,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均有一定的抑制P-Selection分子表达的作用,而不同氧浓度对其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6、肝组织VEGF分子表达在常氧状态下,常氧对照组和常氧川芎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常氧对照组和常氧丹参酮Ⅱ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0.05),常氧对照组和常氧DD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5),常氧对照组和常氧DMS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p>0.1);在低氧状态下,低氧对照组和低氧川芎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5),低氧对照组和低氧丹参酮Ⅱ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5),低氧对照组与低氧DD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5),低氧对照组与低氧DMS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p>0.1);常氧对照组与低氧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p>0.1),总常氧与总低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9,p>0.1)。以上结果提示在不同氧环境下,川芎嗪和丹参酮ⅡA均有抑制VEGF分子表达的作用,而不同氧浓度对其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相对于其它体育二级学科数量相对较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整个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
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利用。现代风力机主要分为两类:水平轴风力机与垂直轴风力机。小型H型垂直轴风力机具有低速性能好、噪音低、安全性高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作为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各国纷纷在立法中予以规范。鉴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发展的需要,我国也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转归等资料。
本研究旨在用体裁理论和主位发展理论分析英语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语篇连贯性的异同,进而帮助二语学习者写出被特定学术社团认可的连贯的语篇。当前,分析语篇连贯性的主要理
目的:观察应用弹力绷带进行膝踝关节联合捆扎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
目的对比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不同负荷量及维持量的氯吡格雷后的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情况及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情况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
增强现实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将计算机渲染生成的虚拟景物实时地叠加到一个真实场景中,通过虚拟信息和真实信息的无缝融合,创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由于具
针对大容量光伏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网后的电压越限和经济性问题,本文建立了微网运行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可投切并联电容器组(C)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协调规划的无功补偿设备
通过3组平行试验,验证了生物砾石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连续曝气的处理效果最佳.在3组试验装置的好氧生物膜中,检测出6种微型生物:钟虫、草履虫、轮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