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具有促进婴幼儿脑部发育、保护视力和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常作为功能性因子添加到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中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它的广泛用途,其全球市场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当前鱼油是商业DHA的主要来源,但因其鱼腥味重、DHA含量较低、资源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寻找微生物来源的DHA也越来越迫切。利用裂殖壶菌发酵生产DHA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DHA产量普遍较低。 本文以从浙江温州乐清海湾红树林中筛选得到的DHA新高产菌株一裂殖壶菌LU310为研究对象,首先发现凹槽摇瓶培养能明显提高细胞生物量和DHA产量。接着,摇瓶间歇补加氮源结果显示补加氮源后的生物量和DHA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0%和17.9%。摇瓶间歇补加碳源结果显示补加碳源后的生物量和DHA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7%和41.3%。在摇瓶中同时补加碳氮源发酵使其生物量和DHA产量分别达到了88.6 g/L和27.74 g/L,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3.3%和65.9%。最后,在5L发酵罐中进行流加分批发酵放大培养,最终生物量、总油脂和DHA产量分别达到128.7 g/L、64.21 g/L和32.05 g/L,基本实现了裂殖壶菌的高密度发酵生产DHA。 像裂殖壶菌这样的产多油微生物中含有大量油脂,而这些油脂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蛋白的提取和后续的电泳分析。本研究选取裂殖壶菌、高山被孢霉和小克银汉霉三种产油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种不同的蛋白提取工艺(粗提法、冷激法、丙酮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冷激法提取蛋白可以有效地去除油脂对蛋白分离的影响,而且油脂含量越高,效果越明显。三株微生物在不同油脂合成时期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冷激法,能鉴定到一些有关油脂合成与调节的关键蛋白。因此,本研究为从蛋白质组学方面研究产油微生物的油脂积累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而且迅速的研究方法,并能为进一步加快脂质微生物的代谢工程的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