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的进程,提高公交竞争力,国内外对如何有效评价公交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深入探索。美国提出用公交先到达性作为评价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了指标分级标准,对指导美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公交先到达性在我国公交系统评价中是否有效,美国的先到达性分级标准在我国城市是否适用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公交服务水平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而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果又反映了公交服务水平,因此,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应当基于居民公交出行行为分析。本文通过对居民出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公交先到达性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基于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果对公交先到达性分级标准进行研究,为国内城市公交优先效果评价及公交服务提升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公交先到达性和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中公交先到达性的度量指标进行阐述。考虑到出行者对公交先到达性的价值评估基于总出行时间,本文提出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作为度量公交先到达性的另一指标。然后,分别用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绝对出行时间三个变量建立公交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行分析,并对三个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其次,将出行者按照出行目的和私家车保有情况进行分类建模,对模型进行弹性估计,分析公交先到达性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影响程度的差异。最后,基于公交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探讨了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分级方法,并基于西安市主要活动中心公交先到达性评估实例,提出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提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和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变量对公交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均显著,且公交先到达性越差,公交选择概率越小。从模型拟合效果可以看出,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变量和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变量对模型拟合更好,前者最佳。人群分类模型弹性分析结果显示,公交先到达性对通勤和非通勤出行者的公交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均显著,但通勤出行者对公交先到达性更敏感。最后得出公交先到达性适用于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而且基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对国内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及服务提升具有指导意义。论文创新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出行者对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价值的评估因总出行时间不同而不同,本文提出了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指标对先到达性进行度量。其次,公交优先的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交出行,本文的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分级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基础,在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