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先到达性及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公交优先发展的进程,提高公交竞争力,国内外对如何有效评价公交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深入探索。美国提出用公交先到达性作为评价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了指标分级标准,对指导美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公交先到达性在我国公交系统评价中是否有效,美国的先到达性分级标准在我国城市是否适用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公交服务水平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而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果又反映了公交服务水平,因此,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应当基于居民公交出行行为分析。本文通过对居民出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公交先到达性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基于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果对公交先到达性分级标准进行研究,为国内城市公交优先效果评价及公交服务提升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公交先到达性和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中公交先到达性的度量指标进行阐述。考虑到出行者对公交先到达性的价值评估基于总出行时间,本文提出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作为度量公交先到达性的另一指标。然后,分别用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绝对出行时间三个变量建立公交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行分析,并对三个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其次,将出行者按照出行目的和私家车保有情况进行分类建模,对模型进行弹性估计,分析公交先到达性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影响程度的差异。最后,基于公交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探讨了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分级方法,并基于西安市主要活动中心公交先到达性评估实例,提出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提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和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变量对公交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均显著,且公交先到达性越差,公交选择概率越小。从模型拟合效果可以看出,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变量和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变量对模型拟合更好,前者最佳。人群分类模型弹性分析结果显示,公交先到达性对通勤和非通勤出行者的公交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均显著,但通勤出行者对公交先到达性更敏感。最后得出公交先到达性适用于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而且基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对国内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及服务提升具有指导意义。论文创新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出行者对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价值的评估因总出行时间不同而不同,本文提出了公交-小汽车出行时间差除以出行时间指标对先到达性进行度量。其次,公交优先的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交出行,本文的公交先到达性服务水平分级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基础,在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围手术期风险防范思维导图,探讨其在预防围手术期风险因素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研究小组,设计围手术期风险思维导图,对14个外科护理单元和2个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
洪水调节计算了起调水位980 m方案和984 m方案,每种起调水位方案又分为2001年汛前库容曲线方案和2002—2006年平均库容曲线方案。该文推荐汛限水位984 m,采用2001年实测库容
多环芳烃是一类在环境中有广泛分布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具有“三致”性(致畸、致突变、致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是消除PAHs污染的
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蜗杆传动单级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噪声小,而且能够自锁。但其蜗轮加工制造困难,而且材料为青铜,致使蜗杆传动难以实现精密传
通过系统梳理宋元时期主要医家及其代表著作,研究这一时期对癥瘕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和发展。宋元时期简化了癥瘕病证名称,并逐渐把癥瘕归类于积聚范畴;发展了癥瘕病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追踪检查的方法及实施干预效果。方法对2013年发生的267例不良事件进行追踪检查,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环节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TiO2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在太阳能转换,光催化,气体传感,以及制备光诱导亲疏水表面和光至变色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
本文围绕给水管网水质模型校正问题进行了相关基础性研究,并通过对二次加氯站布置研究讨论了水质监控的相关问题。首先,基于多组分物质混合理论,利用EPANET2.0和EPANET-MSX工
<正>据介绍,护士岗位管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可从机制上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推进。试点医院将从原来的管护士,变成管护理岗位。护理岗位准入将打破护士学历、职称、工龄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2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12)和观察组(n=114),观察组改良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