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8年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问世以来,尤其是1974年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otomy, EST)的临床应用,ERCP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ERCP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Retrogre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PEP)更多的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作为ERCP术后最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其发生率可高达30%以上。为了减少PEP的发生,目前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研究,而目前应用药物预防PEP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认为急性胰腺炎是一个“瀑布样反应”,起始于胰腺蛋白酶的激活,进而发展成为全身炎症反应。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胰腺炎发病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因其对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有抑制作用被研究者用于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结果显示其能够有效的抑制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的活性和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的附着。另一方面,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蛋白、糖和脂类水解酶的活性及减少细胞内溶酶体酶的释放,进一步抑制胰腺炎的发生。本研究有两部分构成,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 吲哚美辛在预防中国大陆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评价吲哚美辛在中国大陆患者中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全面搜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Google、CKNI、CBM及万方数据库以中国大陆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研究,评价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事件发生概率,统计学处理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进行meta分析。 结果:通过全面检索搜索到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376个研究对象(吲哚美辛组700个研究对象,对照组676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人中ERCP预防性给予吲哚美辛能减少PEP(RR=0.35,95%CI0.24-0.51,P<0.00001)及高淀粉酶血症(RR=0.52,95%CI0.41-0.66,P<0.00001)的发生,而术后重症胰腺炎(RR=0.26,95%CI0.04-1.58,P=0.14)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结论:中国大陆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吲哚美辛能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第二部分 加贝酯在预防中国大陆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评价加贝酯在中国大陆患者中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全面搜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Google、CKNI、CBM及万方数据库以中国大陆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评价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事件发生概率,统计学处理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进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611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加贝酯能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RR=0.26,95%CI0.17-0.40,P<0.00001)、高淀粉酶血症(RR=0.69,95%CI0.59-0.80,P<0.00001)及腹痛(RR=0.51,95%CI0.28-0.96,P=0.04)的发生。 结论:在中国人中预防性应用加贝酯能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腹痛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