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种子事业的发展对农业丰产、农民丰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种业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其发展过程中,探索积累了促进种子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种子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种子事业已有较好基础,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种子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健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种子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挑战,同时也为种子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鉴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种子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包括种业管理体制的根本性突破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学术界对种子产业体系认识还不统一。为进一步理清思路、理顺体制,稳步推进浙江种子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加快实现种业强省目标,服务农业生产,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种子企业、种子管理机构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借鉴他人有关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从事种子工作的实践和对种业的思考,对浙江种业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回顾,提出构建浙江种子产业体系的对策措施。 论文回顾了国际种子产业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代表当代世界种子产业水平和代表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种子产业发展方向的美国种子产业情况,并剖析其成功的经验;然后简要回顾了中国和浙江种子产业的历史沿革。 论文分析了种子产业体系内容和特点,提出种子产业体系的构成和相互关系。认为种子产业体系由种子市场体系、种子行政管理体系、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三个子体系所构成,种子市场体系是主体和骨干,种子行政管理体系是保障,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是支撑,三个子体系既相互独立双相互依赖。 针对浙江种子产业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提升浙江种子产业水平,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了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构建种业强省;加快制订《浙江省实施<种子法>办法》等地方性配套法规;合理配置种子行政管理与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职能;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保障我省种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种子产业协会作用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