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波段正弦慢波结构行波管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波段行波管作为宽带大功率毫米波源在雷达、电磁对抗、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研制出该类器件是目前真空电子学和本行业发展的关键课题。当工作频率提高时,由于尺寸共渡效应导致高频结构尺寸变小,损耗增大;而且圆形电子注的电流密度增加将会给电子注的聚束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得参与注-波互作用的电流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器件的输出功率降低。这不仅需要探索新的毫米波太赫兹低损耗慢波结构,而且也需要开辟提高器件工作电流的新途径。近年来,由于带状电子注具有大电流强度、低电流密度和较小的空间电荷力等优点,带状电子注行波管已成为本领域国内外发展大功率器件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本课题组也提出了正弦波导慢波结构,它具有传输损耗低、反射小、易于加工和具有天然的带状电子注通道等特点。基于此,本学位论文开展了正弦波导慢波结构带状电子注器件的研究,分别从理论分析、仿真设计以及实验等方面,对一类新型正弦波导—平顶正弦波导慢波结构带状注行波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开展了平顶正弦波导慢波结构的理论研究及其低损耗特性的实验验证工作。采用场匹配法获得了平顶正弦波导的色散方程和耦合阻抗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正弦波导相比,平顶正弦波导在保持良好传输特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耦合阻抗;进一步提出了平顶正弦波导的精密加工方法,利用nano-CNC技术加工出了粗糙度为100nm-110nm的慢波结构,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90-100GHz的频带内,单位损耗为0.36d B/cm,比相同尺寸下的曲折波导单位损耗降低了一倍。2.开展了W波段带状电子注宽带行波管的设计研究。首先设计了平顶正弦波导行波管的高频传输系统,包括慢波结构、脊波导输入输出耦合结构、布拉格结构和盒型窗。仿真计算表明:在90-100GHz的频带内,高频系统的驻波比小于1.5。然后设计了带状注电子光学系统,带状注电子枪工作电压为19k V,电流为200m A,注腰尺寸为0.8mm×0.2mm;设计了PCM磁聚焦系统,带状电子注传输距离超过10cm。最后进行了注-波互作用PIC模拟,在90-100GHz的频带内输出功率大于55W。3.开展了W波段平顶正弦波导行波管的实验研究。对W波段平顶正弦波导行波管高频系统的各个部件、带状注电子枪和磁聚焦系统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对带状注电子光学系统流通率进行测试;并开展了行波管热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90-100GHz的频率范围内,盒型窗驻波比小于1.3,整个高频系统驻波比小于1.8;在PCM磁聚焦系统的聚束下,电子流通率达到87.15%,传输距离超过10cm;W波段平顶正弦波导行波管在90-100GHz的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大于30W,增益大于16d B,3d B带宽大于10GHz;在96GHz处有最大输出功率54.5W,增益为18.5d B。4.提出了双段平顶正弦波导行波管的设计方案。采用双段平顶正弦波导慢波结构以及相速跳变技术获得了W波段宽带大功率行波管高频互作用方案,在电压19k V,电流200m A的条件下,在90-100GHz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大于140W,增益超过31.5d B;在94GHz处,最大输出功率为276W,增益为34.4d B。5.提出了双注平顶正弦波导慢波结构。该结构具有两个带状电子注通道,在不增大电流密度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增加行波管的输入电流,而且仍然保持宽带和低损耗特性;注-波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在89-100GHz的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大于500W,增益超过37d B;在93GHz处有最大输出功率756.6W,增益为38.73d B。双注平顶正弦波导的提出为进一步提升行波管的输出功率和增益带来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Ⅵ族半导体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TMD)由于其突出的性能,吸引了大量光电子学和物理学研究者的兴趣。在TMD众多的优异性能中,直接带隙、大激子束缚能和室温下腔极化激元的形成等特征在光电子领域尤为重要。这些独特的性质为下一代光电子器件、谷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和光-物质耦合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在二维的Ⅵ族TMD中,电子和空穴以0.5-1meV的高束缚能结合在一起,这些紧束缚的激子可以在室温下和光子强耦合,
在未来军事电磁频谱战中,雷达通常工作于复杂电磁环境中,外部干扰信号从雷达天线波束主瓣进入接收机,形成欺骗或压制干扰,严重降低了雷达系统性能。因此,如何对抗主瓣干扰,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探测能力,是电磁频谱战中获取制电磁权的核心关键之一。近年来,认知雷达通过发射波形和接收处理的连续协同反馈,掌握了空间、时间、频率、极化等维度“捷变”的主动性,具有抗主瓣干扰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因此,本文围绕认知雷达
目前,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微波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而微波器件的研究又是微波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段,电真空器件是最有可能产生大功率的微波器件。但是当电真空器件向着该波段发展的时候也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首先传统的电真空器件如返波管、速调管、磁控管等,由于它们在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段受到尺寸共度效应的影响,其高频结构的尺寸和功率容量都将急剧缩小,并且也给结构加工带来非常
在微波无线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近年,能融合滤波器和其它微波无源器件功能的微波无源频率选择电路因其小型化优势而愈发受到关注。同时,为了满足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多种通信标准的要求,对频率选择电路进行多频带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逐渐活跃的研究分支。作为一种易于集成的平面电路,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技术为高性能、平面化、低成本、易于集成的微波无源电
大功率太赫兹波系统由功率源、传输系统以及发射系统组成,在通信、雷达、成像和医学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开发潜力。其中传输系统包括输入输出系统、模式变换器和低损耗传输系统等,是大功率太赫兹波能否有效应用的关键。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为设计一个波导传输系统,将输出模式为TE03模式,工作频率为220 GHz的回旋振荡器输出的太赫兹信号传输到回旋放大器的输入口。对系统中的圆波导模式变换器、转向传输器和输入系统中的关键
随着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6G时代的到来,具有体薄量轻、功耗低、可柔性化等优势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对于新型显示、光电探测和传感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机光电探测器(Organic photodetector,OPD)和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
随着现代战争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具有不同作战目的的射频无线系统大量应用于军事作战平台中,随之产生的系统复杂化、平台隐身性以及电磁兼容等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射频综合一体化系统应运而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将通信、雷达、电子战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射频系统中,可以实现硬件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对于需要同时实现不同作战任务和覆盖多个工作频段的射频综合一体化系统,通过可重构技术能够在同一射频硬件平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能转换和传输的关键技术,推动着电动汽车、高铁等绿色产业和产品的快速发展。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凭借着高输入阻抗和低导通压降的特点,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功率器件。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不断追求,IGBT已成为功率器件中最重要的核心器件之一。为实现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集成化和小型化,
目标与通常为粗糙面的复杂环境之间的复合电磁散射问题是计算电磁学中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在微波遥感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诸多计算电磁学方法中,高频方法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围绕高频方法,特别是弹跳射线法(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针对粗糙面和目标复合电磁散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无线电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更加复杂的定位场景(如室内场景、观测资源受限场景等),传统的两步定位法逐渐暴露出定位精度不足、分辨能力受限等问题。针对两步定位法的次优性,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兴的最优定位方法——直接定位(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DPD)法。DPD联合所有测量,直接从测量中估计目标位置,避免了两步定位法因分步处理导致的信息损失,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在复杂